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已逐步成为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是引领我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2016年8月青岛市政府正式发布《青岛市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以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理应为产业优化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市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这种新机制必将引领职业教育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更好地推动专业产业对接,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从而最终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提升。
绘制未来三年“规划设计图”
作为我市信息技术类专指委牵头学校,青岛电子学校将在专指委履职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呢?
据了解,青岛电子学校特别聘请国内信息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及企业技能大师成为专指委成员,聘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工程系主任孙青华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专业董宏建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郑颖立、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田道勇、新大陆科技集团高级产品经理兼教学中心总监邹梓秀高级工程师、青岛大学机电工程系系主任初航、青岛千水合摄影设计师史红梅等七位专家组建了信息技术类专指委。
在未来三年发展中,青岛电子学校将依托优秀专家团队,重点规划和设计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发挥专家在办学理念、专业开发与建设的引领与指导作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类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师培养、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作用,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在资源共享层面,青岛电子学校将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基础,加强与各合作单位的沟通交流,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技能大赛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校企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年度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就在前不久,信息技术类专指委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修订了《青岛市信息技术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研讨并制定了2016-2017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信息技术类专指委将在本学年度重点推进几项工作:开展通信技术专业调研,修订和完善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等,形成调研成果;开展3D立体设计与打印专业市场调研,了解掌握当前各类3D打印机的生产、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掌握用人单位对该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岗位标准;举办信息技术类专业技能大赛资源转化会,搭建全国物联网赛项技能大赛经验交流平台,开展物联网专业技能专项培训并颁发国家工信部或新大陆科技集团的认证证书;聘请专家举办培训讲座及高峰论坛,举办面向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讲座,组织专家分专业进行研讨并起草信息技术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指导方案;此外还包括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微课开发培训、召开信息技术类专指委年会等具体工作。
专业龙头作用再次发挥
记者了解到,此番青岛电子学校成为专指委牵头学校,是该校继2008年牵头成立电子信息业职教集团后,又一次发挥信息技术专业龙头作用。
作为一所1995年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青岛电子学校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全国101所国家级计算机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和劳动部认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立足于“打造新电子,服务新经济”,秉承“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办学理念,始终致力于打造名牌专业。该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被评为青岛市骨干专业。2015年学校成为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职教信息化特色学校。
在专业建设层面,该校立足青岛经济,坚持贴近产业,主动对接企业,用“互联网+”的思维办专业,在学校传统专业基础上创新开发新专业、新项目。自2011年起,先后开发创建数字媒体技术、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3D打印、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等新专业。近年来,该校已打造3个市级骨干专业和2个省级品牌专业。
在校企合作层面,作为青岛电子信息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该校积极探索校企共赢之道。校企双方在专业设置、培养标准、课程开发、技术服务、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服务等方面全面合作,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包括山东省机器人协会等7个协会、10所职业学校和软控集团等80余家企业组成的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共同体。
在科研层面,该校有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电类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是目前青岛市中职学校获得的最高奖。在企业的密切配合下,学校牵头编写了 《山东省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不仅供集团内电气类专业共同使用,也成为山东省电气专业的统一教学标准。
在创新教育层面,该校成立了“互联网+众创空间”主题创客中心,下设3D工作坊、多媒体创客服务中心、演示文稿创意制作中心、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中心、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等9个创客分中心。
在人才培养通道上,该校搭建起“3+4”本科分段贯通培养、“3+4”中加国际合作培养、“三二”连读大专、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等五个人才培养平台,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校长崔西展表示,专指委的成立,必将推动学校上述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