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的“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北京)推介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成功举办。本次招聘会共收取简历1166份。其中,博士人才319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收取简历20份,硕士817份,硕博以上人才占比97.4%。这标志着青岛市下半年赴国内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共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企事业单位参会,现场发布1100余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行业专业涉及金融财务、教育医药、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网络科技、机械设计等领域。参会的42家用人单位共收取简历1166份。其中,博士人才319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收取简历20份,硕士817份,硕博以上人才占比97.4%。
此次招聘活动中,青岛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首次赴外推介招聘,共达成青岛市紧缺急需博士初步合作意向20人。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呈现火爆场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6所高校,共收到简历248份,其中博士及以上人才227份,驻青高校依然是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同时,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从事光伏发电服务的青岛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也受到到场学生的青睐。
北京高校众多,人才汇聚,自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以来,青岛市积极搭建与驻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网络,目前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30所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签署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北京作为青岛引进高端人才的主阵地。每年,青岛市都会赴北京重点高校举办主题推介活动、特色专场招聘会。四年以来,青岛市在北京举办的招聘活动中,共揽收简历11553份,其中博士2739份,硕士8409份,硕博占比达96.5%,通过发挥高端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岛城创新驱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举办各种特色引才活动的同时,青岛市与重点高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不断向纵深发展,充分结合青岛市用人需求,形成了由规模化到精细化模式的转变。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青龙博士,8月份刚到青岛参加了“2016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他说:“我觉得青岛举办的人才活动非常丰富,上次我能够有机会去体验一下青岛的环境和政策,这次又能在北京参加青岛企业的面试,感觉青岛市对人才真的非常重视,我很有意向去青岛发展。”青岛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谭美丽说,“我们今年提供的岗位较以往有大幅增加,来投递简历的也比往年多了不少。如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向我们这种新能源企业反而比较占优势。同时,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民字头’还是‘国字号’已经不再是首要因素,关键还是看企业提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整合优势引才资源,继续扩大引才品牌的延伸作用和影响力,提升引才活动的长期效果和长远影响,继续探索与129所重点高校的纵深合作。本月中下旬,根据青岛市产业环境和医疗卫生系统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组织重点单位分别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