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07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委员们,将照常在各项会议安排中迎接属于她们的节日。连日来,成都晚报记者在与多名女性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交流采访中发现,过去这一年,她们对创新创业的氛围感受深刻,并且也有着在蓉创业的想法,还有代表的晚辈已经在成都成功创业。
“我18岁的儿子刚上大一,但是非常想创业,自己当老板。”说起创业这个话题,侯蓉笑了起来,学习商业管理方向的儿子,正在和同学一起准备创业项目。“有这样的创业热情非常好,作为父母,我相当支持。”侯蓉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成都的创业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就建在高校的周边,既激发了学生创业的热情,也给他们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在侯蓉看来,创业硬件条件的变化已经足够让创业者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对目前已经有一定知识积累、工作稳定、年龄不再年轻的人群来说,还有一点亟待突破。“我去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交流,他们的园长就是兼职的,本身是一名大学的教授。”侯蓉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相对灵活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人才的创业积极性。“亚特兰大动物园此前在大猩猩生养领域一直处于美国排名比较靠后的位置,这位教授去当了园长以后,亚特兰大动物园在这一领域实现了突破。”侯蓉认为,成都可以在人才领域尝试进一步开放。“今年出台的成都人才36条,我也有注意到,里面对高校人才的流动也进一步放开了,这对创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谢商华早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提交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的建议》提案,从法律专业角度,提出通过健全立法,有效解决赋予科研院校依法对科研成果享有支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在落实产权激励方式方面,她建议,在5到10年期限内“放水养鱼”,可实行利益共享分享模式,规定职务发明的收益,科技人员或者团队与高校院所按7 3比例共享分享。
去年赴任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后,谢商华又多次赴高校院所调研,推动该局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我省高校院所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试点的十五条措施》。随后,“十五条措施”的出台,不仅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高度肯定,还被称赞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
作为这项重要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谢商华感慨良多。她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起步较晚,在司法理念、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及保护力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但“改革关键在落地落实。”
“成都对创业的鼓励机制非常好,我的侄子从美国留学回来,直接选择到成都创业。”何学彬的侄子是一名医学博士,在对比了北京与成都之后,他选择了到成都,还带着自己的5名博士同学一起。何学彬告诉记者,6名留美博士一起,选择了郫都区菁蓉镇创办自己的医药公司。“办公室租金、水电气费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而且周围也有像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未来有轨电车也要直接通到菁蓉镇,可以说成都对创业者的服务是相当的到位。”在何学彬看来,成都服务创业的模式非常好,能够吸引到国际、国内的一流人才。“再加上成都先天优渥的自然条件和人居环境,谁不想去成都创业啊?”何学彬透露,自己的小侄子也放弃了在北京铁路局的稳定工作,选择去成都。
作为四川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安兰正在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规划。“成都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多、市场大、机会多,最关键的是创业条件好,哪个不想来创业?我自己都准备到成都来创业。”王安兰告诉记者,成都创业的好政策,早已传播到了阿坝州。“阿坝州的优质农产品在成都有很大的市场,我就准备朝这个方向努力。”王安兰表示,“两会”结束以后,回到成都一定会先认真四处逛逛,找到一个好的创业切口。“以后,我也要成为在成都创业的一名 蓉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