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程度决定深圳发展高度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2-21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闻名的城市。开放使它走向世界,并融入国际经济之中。但就目前而言,深圳国际化的脚步并未追赶上开放的翅膀,而建立完善的国际人才引进制度法规,则是这座一直视创新为生命力的年轻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圳作为中国率先改革开放的城市,它的开放性和国际化恐怕无人会质疑。按照联合国城市国际化指标测算,深圳市目前处于国际高级标准的80.21%水平,正在从国际化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迈进,而且深圳市在人均GDP、人均电力消耗量、万人拥有乘车辆等指标上均具有相对优势。

  但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另一指标体系,那就是美国全球智库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统计报告,这个报告从五个维度(商业活动、人力资源、信息交换、文化经验、政治参与)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化水平,其结果是:2016年,香港国际化程度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5位,并且是中国高居榜首的地区;北京第9位;上海第20位;深圳第83位。当然,诠释这组数据变动的角度很多,不同的角度会给出不同的解释;带来数据变动的因素也很多,不同的因素会给出不同的理由和结论。但我以为,这组变化的数据应该引发以改革开放起家的深圳认真思考。

  国际化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但一个开放性的城市,未必一定就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城市。目前深圳开放领先,而国际化不够,关键在于尚未真正完成由经济先行走向全面发展的积累进程

  人们通常用对外开放度来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或一座城市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开放程度。对外开放度又分为名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度,它们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名义开放度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市场开放度,一般选择外贸依存度,即以进出口总额与GNP 或GDP 之比来衡量。实际开放度是指制度开放而言的。

  深圳一直是一座名义开放度相当高的城市,无论外贸总额还是其占GDP 比重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即便呈现结构性下滑的2016年上半年,也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2009年,国家海关总署推出全国外贸依存度城市排名,深圳一直位居第一,且在2007年、2008年远高于上海。但是,若用联合国城市国际化指标来测算,深圳在很多关键性指标上还相差很远,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深圳处于中级稍高一点的位置,相当于国际高级水平的48%,这意味着城市富裕而百姓并未同步富裕。再如,在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例方面,深圳只有19%,还没有达到国际化初级水平40%的标准。同时,深圳的外汇交易量和FDI占本地投资比例也均处于相对劣势,前者处于国际化城市初中级之间,相当于国际化高级水平的33%;后者亦处于国际化城市的初中级之间,相当于国际化高级水平的41%。这些都说明深圳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政策性开放所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并没有真正从体制机制上走向由制度开放所形成的开放型经济形态。

  另外,如果说开放性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那么国际化则是一个既包括经济,又包含政治、文化、制度、人文的综合概念。开放度会展示一个国家或城市物与价值的国际间流动,但是,当物的背后缺失文化的交流与价值的包容时,那就会处于开放但并不国际化的看似悖论的尴尬之中。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