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珠海校区、深圳校区正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
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广州校区南校园(海珠区新港西路)、东校园(广州大学城)、北校园(越秀区中山二路)和珠海校区、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于1999年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7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全面提升珠海校区办学水平,共建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中山大学方面表示,未来五年里,珠海校区将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地,也是中大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新增长极。
2015年11月,中山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确认合作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区选址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面积约5000亩,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深圳校区将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同时,还将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记者在招聘启事中看到,其中珠海校区国际关系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招聘院长以及学科带头人,历史系招聘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哲学系、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等院系招聘学科带头人。
深圳校区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招聘学科带头人。附属第七医院招聘科室主任。
此次深圳提出需省政府协调解决的请求事项有数项,涉及前海探索人民币OSA(离岸账户)创新试点、前海开放部分国际互联网业务等。
“人民币国际化”是前海改革创新探索的重点之一。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在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近年来,前海率先在全国推进跨境人民币贷款,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建立合资证券和基金公司等多种探索,跨境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在近期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改革创新成果中,超过1/3的业务创新与跨境金融活动有关。
率先在全国推出跨境人民币贷款,使前海的企业可以利用境外低成本的资金,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巩固了香港离岸人民币的中心地位。但随着前海探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不论是香港还是前海都希望有进一步的开放。“建议对前海拥有离岸牌照的金融机构,在现有的OSA离岸账户上,增加人民币币种和业务范围。”前海咨委会委员、壹基金公益基金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建议,强化前海金融基础设施,核心之一就是拓展现有离岸账户功能,补足金融政策短板,继续推进前海跨境金融深入发展。
“从市场选择看,离岸账户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市场条件,客户对于离岸业务的认知度比较强。现在深圳有一批银行在全国具有离岸业务牌照,虽然没有FT账户,但可以改造离岸账户,增加人民币币种和范围。”马蔚华说。
另一方面,去年前海蛇口自贸区新增企业5.3万家,累计注册企业达12.5万家。这些企业无论是巨无霸,还是小微创新型企业,都对快速、安全、便利的信息通信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而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本身也需要创建一个与国际区域有着良好互联互通、相似开放性的电信网络环境。因此,前海曾进行过《智慧前海规划纲要》《建设前海国际通信专用通道》等多项重大课题,并将“智慧前海”作为重中之重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