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从企业需求侧和政府供给侧两端入手,在创新企业服务体制机制、保障企业发展要素供给、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写在前面 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培育企业生长的土壤,成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关注热点。近年来,作为中西部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成都高新区将产业培育上升为“生命线工程”,连续交出GDP近9%高速增长答卷。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该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进成都高新区机关、企业一线,欲解开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今年1月~9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39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进出口额连续18个月在全国近百个综保区中居首位。”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成都高新综保区前三季度交出靓丽成绩单。
从成都正南2.5平方公里,发展到“一区四园”657平方公里(包含与成都双流区合作共建园区44平方公里),聚集企业总数近14万家,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超2000亿元,是高新区成立之初地区生产总值的万倍以上。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将产业培育上升为“生命线工程”,“真刀真枪搞创新、真金白银育产业、真情实意为企业”,吹响加速打造中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的“号角”。如今,成都高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为引领的主导产业加速崛起,正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