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16

  上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份重磅文件的发布,标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深圳迎来新的战略定位。这对东莞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专家表示,东莞要抓住这次机遇,借力深圳,发挥当前先进制造业中心优势,通过创新带动全方位发展。

  现状

  东莞成深圳产业转移首选地之一

  鸿蒙一开,万物互联。8月9日至1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召开,坐落在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华为小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自华为终端公司迁至东莞后,每天都有数十辆大巴往返于深圳与东莞之间,接送公司员工上下班。

  张平(化名)是一名入职华为十年的老员工了,在松山湖华为南方工厂也工作了八年,对于每天停放在门口的通勤大巴车再熟悉不过。

  他向记者讲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早上,第一班大巴车会准时从深圳发出,将华为的员工运送到东莞松山湖。下班后,大巴车再从松山湖载着员工返回深圳。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会加开一趟以接送加班的员工。

  深圳与东莞联系密切,深圳企业进入东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正值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时期,部分产能开始向东莞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深圳内资企业开始向东莞迁移。自2014年以来,东莞逐步承接深圳外溢产能。2014年,华为终端基地落户东莞松山湖;2015年,大疆创新科技在松山湖启动总部建设;2017年3月,蓝思科技、康佳集团相继在莞扩军……

  目前,东莞市致力于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来莞投资建厂,承接许多深圳溢出产能、优质产能。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6年,东莞全市共引进深圳企业项目604宗。今年4月,市投资促进局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东莞引进来自深圳的投资项目57宗,协议投资额153.28亿元,占境内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的27%。

  本报曾于去年底开展了一次关于深圳企业根植性调查,在随机抽取的100家迁入东莞的深圳企业中,2年内搬迁转移的占比最高,达到29%。而10年前的占比仅为5%,5年前的占比上升至22%。在转移程度上,受访企业全部环节搬到东莞的占20%;大部分转移到东莞的占比最高,达到45%;还有17%的企业将总部职能的一部分转移到东莞。可见,东莞对深圳企业吸引力越来越大,新一轮承接深圳产业溢出的浪潮正在掀起。

  “深圳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土地作为支撑。东莞毗邻深圳,有着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制造业配套完善,并且生活成本相对而言较低,因此东莞逐渐成深圳产业转移首选地之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对记者表示,深圳转型升级势必会对东莞有所影响,《意见》的发布对于东莞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东莞要抓住这次机遇,借力深圳,发挥当前先进制造业中心优势,通过创新带动全方位发展。”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