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多个新一线城市迈向千万人口门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16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人口也在加速向一二线中心城市集聚,多个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正在迈向千万人口的门槛。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日前发布了《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规划》明确,东莞将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2025 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 960 万人;2030 年,常住人 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80 万人。

  东莞加快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来莞就业生活,外来流动人口由1986年的15.62万人增至2018年的453.45万人,其间的2001~2008 年出现跳跃性上升。

  不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东莞受到巨大冲击,人口流入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0 年以来,东莞市常住人口规模进入低速平稳增长阶段,由2010年的822.48万人增至2018年的839.22万人,年均增加2.1万人,年均增长0.25%,低于 2000~2010 年间的2.46%平均增速。东莞市常住人口规模占珠三角九市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状态,人口流入趋势有所减弱。

  《规划》指出,受农业转移人口日益减少的影响,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入缓慢下降通道,东莞市外来人口在源头上将受到挤压。流动人口向一二线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仍将持续,而农民工的增量部分则主要流向中西部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由于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产业和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中西部不少中心城市,如武汉、郑州、长沙、合肥、重庆、成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十分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大型制造业企业落户,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大。很多人会选择就近就业,而不再到沿海地区了。

  2008年后,东莞开始积极谋划产业突破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设备更新、互联网渗透工业流程、商事制度改革等变化,激发了创新热情,东莞工业从低端向中高端探路。在这一阶段,一批企业家开始探索转变,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逐步凸显,并不断做大做强。华为、OPPO、vivo等一批东莞制造和东莞品牌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为龙头企业。目前,东莞转型已抵达向质变突破的“关口”。

  另一方面,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了深圳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未来深圳对周围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目前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因此,未来深圳的的制造环节等也在加速外溢,这个过程中,毗邻深圳的东莞无疑成为产业外溢的首选,人口也会加速向东莞的环深地带流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