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我们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这条路,是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展望未来10年甚至30年而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重点还是要回归制造业。
制造业为什么重要?那些被锁定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头的国家或者地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过早地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不是不搞工业了,而是说工业的比例在下降。即使就业比例或者占经济增长值的比例在下降,工业的持续深入发展仍然是重要的。
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源头。虽然服务业很繁荣,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率非常低,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源泉。为什么浙江能吸引这么多的高端服务业?这和浙江制造业的发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尽管现在金融服务也是全球化的,华尔街可以服务全世界,但是大宗商品的贸易仍然是制造业产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制造业,产品如果不能出口的话,这个国家就是处于劣势。
为什么今天才提出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高质量发展落脚在制造业发展上呢?我觉得这和我们前几年走的路有关系。一是互联网焦虑导致我们进行了一些无用的创新;二是金融业的扩展再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要回归制造业。如何来发展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其次就是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第三则是稳定人才队伍。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权衡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级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我的理解,“高质量”和“一体化”是理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根本要求和特征。
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至少应当有四个:一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抓手,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微观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能级和密度。目前,与全国相比,长三角地区经济能级和密度也不算低,但与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比较,在人均GDP的能级、规模和体量以及地均GDP等经济密度指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提升经济密度和能级;三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地区在创新活跃度、技术进步率、市场营商环境、绿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亟待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四是亟待提升长三角内部市场开放程度,推动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向区域经济合作趋势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资源配置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控制能力和配置能力。
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加快实施空间布局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开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更大范围内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一体化示范区中探索并建成多元化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治理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创新实践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