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28

  200多位智库专家在杭纵论高质量发展。这个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传来阵阵清风,令人从美中贸易战带来的沉闷气息中振奋起来。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面对挑战和世界霸凌,唯有发展才是最好的出路。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该如何描绘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高”,体现的是浙江经济的“升级”之路。这个“高”,是与过去浙江经济“低、小、散”的特点相对应的。高质量发展,从产业路径看,就是要告别“低小散”,提高产业层次和进入门槛。

  而今天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过去“低小散”的基础上,是对传统产业,对“低小散”不断改造提升,转型升级的结果。换句话说,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个“先破后立” ,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再赋能传统产业 激励企业再升级的过程。

  有数字显示,过去几年浙江累计处置“僵尸企业”959家、淘汰企业落后产能1.3万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11.8万家。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企业一路“打怪升级”,用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等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培育新优势、叠加新动能、焕发新活力,使“浙江制造”转化为“浙江创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昨天发布的《2019浙江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已进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浙江“智造”不断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引领一大批新兴产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型升级,甩掉技术含量低、粗放发展的帽子。

  高质量发展,更要有“质”,体现的是浙江经济的“转型”之旅。这里的“质”包括“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在的“质”,指的是经济发展具有内生力量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外部的“质”,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民生的和谐与共荣。而这样的发展理念无疑是契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