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召开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16

  随着党的十九大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全球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新经济时代,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并给出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动能、科学精准施策、支持生态建设、融入“一带一路”、补齐民生短板六大药方。吉林省始终把开发区作为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核心支点,提出把全省开发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吉林振兴的“改革排头兵、开放最前沿、创新最亮点、发展新动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于8月13日在长春高新区管委会召开。会议现场可谓大咖云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专家委主席白津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副主任、盛景网联首席战略官杨跃承,国家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 胥和平,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原政策调研与统计处处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程凌华,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龙开元,吉林省政府参事、长春市原常务副市长肖万民,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宋冬林,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杨华民,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原院长李玉潭,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北伟,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杨占民和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专家团队悉数到场。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城市建设专家集结到场是值得振奋的,这也标志着为拓宽发展思路,巩固发展基础,打破发展壁垒,吹响发展冲锋号,专家团队与高新区众志成城,合力谋未来的坚定决心。

  牢记使命 聚势赋能构建东北振兴支点

  高新区高度重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携管委会领导及管委会各部门、双德乡、硅谷街道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长春高新区作为吉林省开发区的中坚力量,义不容辞在东北振兴中当先锋、打头阵,勇于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主动承担改革先行先试、引领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谋划改革新举措,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创新重塑新内核,以全方位开放凝聚新势能,为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构建战略支点。长春高新区将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与变革思维,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与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推进新一轮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孕育新制度、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新一轮高速发展新局面。

  大会伊始,华景斌针对高新区概况向到访专家团队进行介绍,长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历经20多年创新发展,现已具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优良的生态宜居环境和突出的品牌优势,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创新要素的集聚区。高新区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30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持续向好,是长春新区产业发展的主板块、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50%,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高科技产业等经济指标增速超10%。

  随后,吉林省政府参事、长春市原常务副市长肖万民致辞,对于高新区多年来的努力和蓬勃发展表示赞赏并对未来寄予厚望,同时对专家团队的远道而来共谋发展表示感谢。

  眼下东北经济处于下滑趋势,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在1月26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重点做好九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抓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华景斌深知长春高新区肩上的责任重大,不断思考高新区未来发展方向:在“一主、六双”的产业空间布局下,长春高新区将如何发展?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长春高新,面对机遇将怎样开展下一步工作?高新区下一步将如何走出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道路?

  推陈出新 创新塑核焕活经济发展细胞

  会上,长城战略咨询向长春高新区递交了一份长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方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监石妍妍以PPT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针对长春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方案中提出,将高新区规模导向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质量导向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系统转变,采取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内涵发展、开放合作的形式,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新旧动能的转换。长春高新区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基础,拥有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子技术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高新区科研机构集聚,拥有实力技术平台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完善的双创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更是吸引高质量企业形成集聚,蓬勃发展的理由。但同时,高新区科技创新潜力尚有巨大提高空间,且产业结构单一,存在企业培育和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新区未来能够拥有更宽的发展道路,更广的发展空间。方案提出高新区以区域优势长板作为发展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导向,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一区四型六体”即建设东北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发展健康经济、智造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打造引领型科技创新体系、前沿型经济发展体系、生态型创新创业体系、融通型开放协同体系、都市型科技园区体系、服务型高效政务体系。那么六大体系将如何构建,如何实现可视化发展呢?

  在构建引领性科技创新体系中,按照“1+2+2”工作思路,以建设长春科学城为核心统筹,加快构建“基础研发-技术研发-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建设长春科学城核心,合理用好高新区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两大突破。具体任务包含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在构建前沿型经济发展体系中,按照差异化、协同化布局,支撑全市“3+6+1”产业体系构建。新旧融合,重点用新经济力量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HIDS”四型经济,打造“3+1”产业体系。具体任务包含发展四型经济、探索存量产业升级新路径、加速壮大新经济力量。

  在构建生态型创新创业体系中,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重点培养高成长企业群体。具体任务包含支持高水平创业活动、构建四位一体科技金融生态、优化提升科技服务环境、推动高成长企业倍增。

  在构建融通性开放协同体系中,注重高端链接和辐射带动,做好对内和对外两个开放。具体任务包含建设东北亚对外合作枢纽、深化对内链接与区域合作。

  在构建都市型科技园区体系中,以智能化城市为都市发展新方向。具体任务包含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打造长春南部都市新城。

  在构建服务型高效政务体系中,建立高效灵活科学的政务管理服务机制。具体任务包含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提升政府服务能效。

  方案提出,五大工程将贯穿六大体系其中,分别为长春科学城规划建设工程、千亿级健康产业培育工程、十百千万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璀璨长高”城市升级工程、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工程。

  百家争鸣 集思广益汇聚城市发展之光

  方案提出后,到场专家评审团迅速反应,针对方案中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独到的阐释,开启了一场高端的头脑风暴。

  国家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在研讨环节中指出,长春高新区的发展不必要面面俱到,而是应该将大力气花在行业深化、产业精细化,做长链条发展。

  吉林省政府参事、长春市原常务副市长肖万民针对规划内容作了补充:高新区是人才集聚地,人才培养是根基,留住人才是第一要务,高新区企业发展、行业发展、产业发展都依托人才的储备、人才的发展,只有把握人才的留用才能保证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不错配,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北伟在会上提出高新区发展产业经济要充分相信企业,帮助引导大企业实现自身裂变,让企业自发的形成生态体系,创造价值。且高新区需要着重关注区内单位面积价值的创造,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依靠大地块、大厂房,而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价值。

  最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专家委主席白津夫对方案内容表示认可,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长春高新区在全国开发区范围内并不算领先,说到底是存在认知的落后。高新区的发展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的兴盛,既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对标领先,对标国际,真正达到认知领先,才能达到观念领先、思想领先,从而做到技术领先、产业领先。他指出,高新区在抓落实的道路上要聚焦集中,把握数字经济主线,适时重构体制机制,深化数字经济改革,让高新区不会因自身阻力而止步于创新发展的前行道路上。

  此次专家评审会上,专家学者针对长春高新区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这对高新区下一步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规划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随着《长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修订,高新区将严格、认真地贯彻实施,让《规划》更好地指导高新区在新时代下的工作实践。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