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城市的命根,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今年1—9月,成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完成工业投资1629.6亿元,同比增长35.6%,完成技改投资1486.0亿,同比增长43%;两大投资指标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双双排名第一。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成都工业经济还较低迷,受2013年下半年以来成都工业投资接连18个月负增长影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工业开局增速仅3%。
在此形势下,成都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重点抓好工业投资、工业园区和工业产业平稳增长,加快构建“3+N”工业发展格局。工业“强基固本”作用显著,全市工业增速逐月回升,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在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回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在全市工业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1%、43%,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十三五”开局之年,成都工业发展质量正实现新跃升。
提升项目质量
有效投资“高歌猛进”
10月12日一大早,成都市政府第十会议室座无虚席。在这里,全市第四次工业“竞进拉练”正式启动。拉练观看的8个项目和园区,既是成都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的写照,也展现了成都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成都已经开展了四次工业“竞进拉练”。一次次的竞赛比拼,增强了全市工业强市意识,并在全市上下形成抓大工业、大项目、大集群、大园区的良好风气。多位参与拉练的区(市)县代表感叹“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来源于“别人的项目推进得又快又好”,也来源于成都推进工业强基行动所开展的“每月排位赛”。从今年起,成都市每月对所有区(市)县的工业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进行排名。
投资是发展的“底盘”,决定车身大小、车载吨位,投资不抓住,尤其是工业投资不加把劲,成都发展后劲就缺乏支撑。为此,成都提出了“153”重大项目引进计划,明确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成都经开区要有单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二圈层要有单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三圈层要有单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抓与不抓,效果大不一样。今年1—9月,我市1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2.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98.2%;41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23.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9.3%,东风神龙、中国中车、巴莫科技等103个项目竣工投产,中电子、金发科技、远大蜀阳等102个项目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多投快建,成都还严格市政府班子和重点要素保障部门领导对口督导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项目精细化服务,落实重大项目的移交管理、协调联动、督查考核等项目促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