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排行榜名,长沙位居第14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八。福布斯中国旨在通过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指数、消费力指数、创新指数等八项指标,从各个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考量,寻找适合商业发展和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城市。而长沙近期之所以在各大城市竞争排行榜中频频取得亮眼成绩,与近年来长沙实施的一系列人才新政举措密切相关。新闻大片《“黑马”长沙》今天播出第六篇:《创“星”城》,为您讲述“栽得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的长沙故事。
栽得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人才的加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宜居宜业环境。80后青年张世国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日本留学归来后,张世国没有选择留着一线城市,而是选择回到长沙,吸引他的是去年长沙实施的“人才新政22条”。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张世国:生活上的补贴可以让人安居乐业,只有安居了才会乐业。我们的生活压力变小了,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镜头中的人名叫刘怀彧,是长沙人才新政的起草者之一。去年4月,刘怀彧加入“长沙人才新政22条”起草调研小组,第一步就是充分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痛点并精准施策,针对人才居住、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问题提出对应措施。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框架出来后还需要不断打磨增强吸纳能力。
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 刘怀彧:上级有什么要求,外地有什么好的做法,长沙有什么好的基础,然后还有财政资金的需求这一块,从这四个维度进行考证然后进行完善,每形成一个稿子,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发送到企业、园区去征求意见。
21世纪,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目前,长沙已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正在做大做强22条产业链,对此,长沙紧盯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单独就互联网领域出台《长沙市互联网企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此外长沙高校云集,科研机构众多,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机制和体制壁垒,让人才和资源更加顺畅地助力长沙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的发展。
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 刘怀彧:我们长沙区位既不沿边,也不沿海,优势就是把我们的服务做优。我们以市委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人才为引导,以人才办事,“只进一张门 最多跑一趟”模式为基础,整体提升我们的人才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
截止目前,新落户长沙的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长沙仅今年就新建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省级协作研发中心6家、海外人才联络站6家,就业见习基地164家。还发布《2018年度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确定16个重点行业252个紧缺急需人才岗位,帮助企业匹配推荐人才877人,累计为24.75万人次发放奖补资金2.6亿元。
长沙创新企业 铸造中国高度
这两年,长沙的“人才新政”一落地便释放出强力人才磁场,各方英才争相集聚,投身长沙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大浪潮。没有网红城市的热闹,长沙以不到800万的人口迈进了万亿GDP俱乐部,发展势头的确不容小觑。在今年11月底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上,来自长沙的参赛代表获得2金奖,占全国金奖总数三分之一,长沙企业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纳米微纳复合高性能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项目就是金奖项目之一,中南大学教授范景莲就是这种材料的发明者。
中南大学教授 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景莲:我最早用粉末冶金做钨合金,给我的感觉就是粉末冶金性能提不高。
科研的成功离不开创新。2005年范景莲教授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金属与陶瓷复合在一起,研制一种世界唯一的新型材料,2011年陶瓷与金属复合工艺取得成功,命名为“微纳复合技术”,耐3000摄氏度以上超高温的难熔金属复合材料就此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应用该技术做成的新型材料主要用于火箭发动机喷管、陀螺转子等耐高温高压部位。
北有中关村 南有马栏山
城市创新力度释放出改革活力。长沙的创新力同样渗透在文化产业。在明和集团的新媒体实验室里,各类新媒体技术让人赞叹科技带来的新奇文化体验。类似这样的新媒体实验室,在全国只有三所。目前,明和已形成了集专业文化装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专业声光电系统集成与服务、专业文化创意策划与实施为一体的产业链闭环结构,成为长沙进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
长沙明和集团副总经理 常青: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来做一个产业的延伸发展。那个球形实际上就是证明我们的加工技术是非常领先的,它每一块单元板都是不一样的尺寸。
在文产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而创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人”。怎样激发年轻人的创造热情?如何让传承了几千年的湖湘文化重放光芒?近年来,长沙的执政者们不断优化政策,营造创新沃土,吸引了无数创意的火花在星城碰撞。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何人可:一方面激发了本土文化创意的活力,同时也吸引了海内外的一大批设计师来参与长沙的文化创意设计活动。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效果图
长沙目前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省级19家、市级14家,2017年长沙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2864.4亿元,实现增加值902.6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84%,文化产业对长沙经济贡献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从“东亚文化之都”到国内首个“媒体艺术之都”,再到今年,长沙摘得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奥斯卡”的“未来文化城市”金奖。事实证明,“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梦想也已经照进现实。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 副台长 朱皓峰:全球的视频产业,全球的高精端的技术在马栏山的汇聚,从马栏山出发,到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想到,在马栏山有一个视频产业园,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视谷。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打响的“抢人大战”,而长沙凭借着“含金量”高的各类人才政策,营造了良好软环境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历史和科技、人才和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持续发力,让“星城”因创新而不断熠熠生辉。一定程度上说,在其它城市高调抢人、招商引资的同时,长沙其实是在厚积薄发、“闷声”加油。而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惠及民生。明天播出的《“黑马”长沙》第七篇之《民生!民生!》,我们将来讲述关乎你、我、他的民生故事。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