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城市兴。过去五年,海盐县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考评先进县,连续两年作为嘉兴地区唯一县(市、区)进入全省工业强县(市、区)前十强,工业经济实现量质并升,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2年至2015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由485.7亿元增加到813.9亿元,年均增长13.8%;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488.2亿元增加到777.2亿元,年均增长12.3%。企业R&D经费支出由5.6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14.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由113.6亿元增加到263.1亿元,年均增长23.4%;新产品产值率23.0%提高到32.3%。这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海盐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也蕴藏着海盐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刻轨迹。
【城之路】
工业规模稳步扩大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秦山“核电小镇”、中国集成家居产业园……海盐以“特色立园、聚式强园、链式扩园”为承载思路,扎实开展“特色平台建设年”、“特色平台提升年”活动,出台《海盐县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海盐县特色平台(工业)建设年实施方案》、《海盐县特色平台提升年实施方案》,围绕“415”工程构筑特色产业平台,依托中欧城市化建设契机打造对外合作产业基地。
筑好平台的同时海盐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蓄投资动力,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强化招商选资首位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招商选资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招商选资提升年”、“招商选资突破年”活动要求,扎实开展招商选资百日行动,创新举措,绘制“415”招商图谱,强化建链、补链、强链招商,突出招商“准确率”和“命中率”。2012年至2015年,累计引进县外内资228.8亿元,年均增长23.7%。
项目的持续推进能增强投资后劲,海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项目推进服务体系,形成“洽谈一个、签约一个、开工一个、竣工一个”的良性循环,确保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
工业创新不断增强
十二年前,友邦集成吊顶诞生了全国第一款集成吊顶产品。行业诞生以来,友邦集成吊顶一直秉承着马拉松式的创新精神,带动了近千家企业,从最初的低小散的小家电产业到目前的数十亿元产值,并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每年20%左右的增速保持迅速发展。截至目前,海盐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28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5家。
创新成为海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词。这些年来,海盐以《海盐县两化深度融合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产业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并积极推进“机器换人”,鼓励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累计完成“机器换人”项目投资149.53亿元。坚持“招才引智”倾力打造“智慧海盐”,着力引进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些年来,海盐坚持实施工业经济“415”工程,以此为载体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主要成长点,生产性服务业相组合,产业集群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结构。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刃钢板钻在全球已有响当当的名气,公司在国内装备制造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20多年来,欣兴工具一直致力于高性能切削刀具的生产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每年推出一个新产品,三到五年就要实现产品换代,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世界领域内做到了顶尖水平。
有一组数据令人欣喜:2012年至2015年,“415”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四大传统产业规上产值占县内比重由47.2%下降为2015年的37.2%,五大新兴产业占比由45.4%上升到2015年的57.3%,产业重心逐渐向核电关联、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