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民营经济贡献全市七成财税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0-20

  日前,在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43次会议中审议的“关于太原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太原市财政收入的近七成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器”、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新常态发展的“稳压器”。

  近年来,太原市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民营经济上缴税金逐年递增,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53.21%上升到了67.89%;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加快,三次产业营业收入比例由“十一五”末的0.18∶68.65∶31.17演变为2015年的0.75∶41.3∶57.95,转型发展初显成效,第三产业成为全市民营企业的主导产业;民营经济总户数快速增长,总户数创历史新高,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由“十一五”末的17.81万户,发展到2015年的27.92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户数1.32万户,同比增长61.97%;民营经济的用工形势整体平稳,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达162.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至76%左右。

  与此同时,太原市民营经济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达1001.18亿元,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

  尽管目前太原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太原市人才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就此开展的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因市场需求萎缩、运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不畅、赢利下降等现实难题,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的举步维艰。受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影响,太原市民营经济主体中存在小微企业多、规模企业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加工型企业多、创新型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等问题。而太原民营企业“家族式”“作坊式”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存在经营理念落后、财务运行不够规范透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情况。就当下情况看,促进民营经济稳定向好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