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7-06

  进入90年代后,福州市经济保持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八五”期间,全市经济连续上了4个大台阶,国民生产总值相继超越100亿元、2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均为现行价,下同),财政收人也连续突破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大关,1995年财政总收人达37.8亿元。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也分别由1990年的第12位、14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8位和第7位,并先后进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福州市在经济发展中之所以能保持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初步转变。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牢牢把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这条主线。在近年来编制实施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构想》、《“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大福州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四个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发展设想中,都突出了质量与效益这条主线。一是强调科学规划,对区域内的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使区域资源得以合理的配置,区域系统各个要素彼此照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发挥最大的整体效能。二是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发展逐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强调发挥现有生产力基础的作用,对老企业的挖潜、改造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对新建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重点骨干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上。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一是在大力抓好粮食生产,普遍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坚持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和创汇农业。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把造林绿化和果木开发结合起来,重点改进果类结构,发展地方名果。近几年全市新种植名特优水果近12万亩,全市水果总面积达80多万亩;大力实施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努力挖掘沿海地带和广阔海域的资源优势。199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82.9万吨,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加强畜牧基地建设,全市已建立专业场户560多个。在发展集约化生产的同时,积极培育地方良种,陆续引进美国波罗牛、IPC种猪、伊沙蛋鸡、法国番鸡等十几种外国良种;发展香菇、鲜花保鲜出口系列加工,鲜菇年产量已达8万多吨,花卉总面积达到135公顷,仅罗源县鲜花出口总值就达1.8亿元,年创汇200万元以上。现在,林、牧、副、渔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8%,经济作物面积也占种植业用地面积的65%,分别比1989年提高了69个和58个百分点。综合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迅速发展,使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大大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人均纯收人显著增加。

  二是针对福州工业以轻型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小型企业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中低水平为主的技术结构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状况,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好机遇,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和立支柱、上规模、创名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立支柱,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通过“改制、改组、改造、改善”和引资嫁接同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销售收人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收人和工业利税总额的35%以上和65%以上。抓拳头,出现一批“单打冠军。”例如盐酸金霉素、氯酸钾、高压开关柜、水表、密度纤维板、中西文终端等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产量、出口额都居全国前列,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调结构,使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结合企业异地搬迁加快老企业改造的步伐,一些低技术、高消耗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转让城区土地的费用在市郊建设新厂,逐步实现企业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信息密集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的更新和优化。上规模,加紧建造市场“航母”。全市现已累计批准上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30多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的特大项目有10多个。在全国最大的50家三资工业企业中,福州占了18家。全市现在共有企业集团135家,年生产总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规模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