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首届技工节开始,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便成为一项保留节目,为众多求职者找到了“婆家”。10月13日,“第五届中国合肥技工节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如约而至,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聘会却显得有些冷清。
48岁求职者屡吃“闭门羹”
108家重点企业,带来3600余个岗位,今年的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干货”十足,无论企业质量或岗位数量,都比往年更胜一筹。然而,在滨湖要素大市场招聘会现场,求职者数量却远远低于预期,不少招聘企业一个上午“颗粒无收”。
今年48岁的李先生,一大早来到招聘会现场。当他走到招聘台前问:“你们钳工招满了吗?”招聘经理告诉他,10个名额都还在。本来满心欢喜,可当招聘经理得知李先生的年龄,便回绝了他的求职申请。接连咨询了三家企业,李先生都没能闯过年龄这一关。“钳工、焊工这些技术工种,对视力、体能都有要求,年纪偏大真的不合适!”一位企业招聘经理透露,正常来说,企业最多只接受45岁的求职者。
记者了解到,在合肥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者构成中,45岁以上大龄求职者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年龄限制,他们的求职路并不顺利。另一方面,企业渴求的80后、90后求职者,出现在人才市场上越来越少。
线下招聘遇冷或成新常态
从企业来看,普工难招,招技工更难,技工紧缺已经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现象。现如今,人才市场里也难寻觅到技能人才的身影。那么,我们的技能人才究竟去哪了?红火了几十年的人才市场,为何变得冷清?
“第三季度,合肥市各类人力资源市场进场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总数为40295个,与上季度的54930相比减少了14635个;进场求职的劳动者总数为27003个,与上季度的43384相比减少了16381个。”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才市场这种传统的线下招聘方式,冷清可能将是新常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线上招聘网站层出不穷,各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纷纷将主战场转移到互联网。而80后、90后等求职主力军,在求职方式上也更青睐于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因此,今年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便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
进场求职人数锐减,并不意味着人才的减少。一家知名人力资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全省各地均设有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招聘、“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为合肥企业提供的人才数逐年增长。这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合肥的“吸虹效应”更明显。
“职业指导”有望成主打服务
线上招聘的风生水起,则抢走了线下招聘在求职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难解释,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为何“遇冷”。
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的生计要事,也是摆在人才市场面前的课题。“通过线下招聘或政策干预,已经很难有以往的效果,人力资源应该更多地交给市场!”职业指导师林云涛告诉记者,在合肥人力资源市场,15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组成了“人力资源产业聚集区”。林云涛告诉记者,仅仅去年一年,这15家企业的总产值就达到22亿元。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合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收入要达到70亿元!
在产业发展中,公共人才市场“运动员”的身份正在慢慢褪去。“遇冷”之后,人才市场该何去何从呢?林云涛透露,“职业指导”有望成今后主打服务,通过与合肥各大院校合作,真正把职业指导送进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