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6-1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四期叠加”的关键转型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愈发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关键要靠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和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层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当前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困境

  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等创新理念被相继提出,创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总而言之,创新就是一种新事物或新思想的产生,其本质在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创新型人才则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人格、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劳动的人。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各个学科领域或工作岗位上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特别强调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政府部门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而“钱学森之问”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揭示了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一)对基础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社会普遍认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大学的使命,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认识不足,导致一大批“潜力股”错失绝佳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收效甚微,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使学者的关注点开始向基础教育领域转移。基础教育才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创新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创新思维和创造技能开发训练的黄金时期。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方式的培植,关系到他们将来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潜质与发展基础。因此,构建有助于学生创新潜质开发的基础教育系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创新文化建设要从孩童时期开始抓起,从幼儿园就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