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智”基地落户温州架起一座“引智之桥”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2-07

  今天,“2017全球‘海归创业杯’温州对接会”召开,这是温州自今年3月被批准成为“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第一仗”,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团队共携199个项目来温寻找“婆家”。用市科协副主席戴维文的话说,拿到了“海智计划”基地这一“入场券”,就意味着温州搭上了纳全球之才助力发展“快车”。

  在不久前召开的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海智计划”一词频频被提及。那么,什么是“海智计划”?它与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在成为“海智基地”之后的温州会有什么新变化?

  近日,记者走进市科协,邀请专业人士讲讲它背后的故事。

  “海智”基地落户温州

  助力经济转型发展

  据市科协副主席戴维文介绍,“海智计划”全名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是由中国科协海创联与全球100余家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主要以科技项目落地、科技咨询、高端智力引进等形式实施,旨在引荐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为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3月,中国科协正式批准设立“海智计划”浙江(温州)工作基地,成为中国科协第60个“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这意味着,温州顺利拿到了“海智计划”这一国家级招才引智平台的入场券,为温州吸引和组织海外科技工作者为国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打开了新的“绿色通道”。

  这张入场券来之不易。作为牵头和管理部门,市科协自去年以来主动谋划筹建“海智计划”温州工作基地建设,在广泛与海外人才团体进行接触的同时,还积极与中国科协、省科协进行对接,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来温调研、指导。

  “就浙江而言,杭州、宁波等地通过‘海智计划’引进了一大批海智项目和150多位‘国千’人才,造就了如宁波江丰电子等一批上市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样,我希望通过这一国家级平台,畅通海外项目、人才的引入渠道,助力温州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戴维文说。

  架起一座“引智之桥”

  26个海外项目亮相首秀

  2017年12月6日,市科协学会部工作人员王刚把这个日子重重地记在笔记本上。当天举办的“2017全球‘海归创业杯’温州对接会”,被他和市科协所有工作人员视为头等大事——它不仅是“海智计划”落户温州的“首秀”,更是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的招才引智盛会。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中国科协海创联向美东、美西、欧洲、日韩和亚太地区等全球8个区域科技社团征集了199个高科技海外项目,内容涵盖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具有技术原创性,也就是说尚未在国内任何地方路演对接过。

  戴维文说,此次对接会中进行路演的26个项目,就是经过前期对接、专家评审等环节把关,从这百余个优质海外项目中遴选出来的。据初步统计,届时将有包括科研院所、风投机构、高新企业等在内的230余家单位,海内外专家、工商界人士近300位前来参加。

  海外华人、美国艾比泰克新能源材料总裁、中国海归创业联盟副秘书长孙友顺,这一次带着美国波士顿地区共计8个项目团队前来参加对接会,“这8个项目全都是新能源项目,我们还要参加对接会当天的路演,力求在温州找到‘婆家’。”他告诉记者,温州在国内外很有名,温州人在改革开放期间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曾让国内外华侨、华裔刮目相看。目前,温州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对高科技新能源项目需求非常大,因此,他很看好“海智计划”温州工作基地的前景。“希望有项目能成功落地,并能得到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孙友顺说。

  市科协主席赖颖说,他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会推出“海智计划”温州工作基地这一引才引智平台,让更多温州企业了解海外更多的资源与项目,并借此与海外高层次高规格项目、人才进行“联姻”。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