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等诸多“第一”,到近期的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商事登记改革“三十证合一”、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占全国四成以上。
知识产权申请人好似“赛马”,但要想跑出好成绩,离不开好的“赛道”。建立知识产权联盟、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完善的“赛道”正激发“赛马”潜能。
从销售额只有300多万元到百亿元数量级,大疆只用了几年时间。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大疆专利申请的爆发,以及对飞行器及部件、云台、数据传输及显示等方面进行的专利布局。
“知识产权是区域创新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南山区科创局局长刘石明说,“只有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赛道’,才能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锻造经济腾飞“核动力”
根据手机提示上下左右转动头部,建立人脸三维模型,实现免接触解锁……近期流行的带有3D人脸识别功能的“网红”手机,将背后的深圳企业奥比中光推向台前。“三年磨一剑,我们从2015年开始投入研发的3D结构光手机方案,终于迎来了成果检验的一刻。”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说。
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跟随式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回顾深圳经济特区近40年的发展奇迹,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常回忆起19年前那个秋天。彼时,“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知识创新驱动”的观点不断深入人心,深圳取消“荔枝节”,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在高交会上,马化腾带着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展馆,推销QQ的前身OICQ。他拿到了腾讯公司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第一笔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时光荏苒,一批科技巨子从深圳走向世界,燃起炽热的创新火焰。
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15%。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科技巨头们依然马力十足,迸发创新能量。
一个个源头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撒。从一飞冲天的大疆无人机,到有望颠覆显示技术的光峰光电激光电视,“创客”们在这里挥洒汗水,打破“不可能”。
一个个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微信+”连接地铁、电影院、医院等线下场景,“无人机+”布局美景航拍、农业植保、快递投送等功能,“机械臂+”畅想咖啡店、餐馆、客厅等消费级应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无中生有”,蓬勃生长。
40载激情岁月,深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24万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已与曾经差距巨大的香港相当。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深圳创新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76.3亿元,增长15.4%。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