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新大脑”:万亿产业带的智力激荡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29

  庞大的制造业体量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同时也形成了孕育人才的肥沃土壤。

  为此,曾经依靠大量外来劳动力支撑起制造业基础的佛山,开始选择自行培养人才。在佛山企业和高校中,正通过自发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从中职到硕士学历不等的制造业工匠,为佛山乃至整个珠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人才支持。

  同时,佛山也积极引进中高端人才,装备制造业注入“智慧大脑”。去年,佛山发布《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更具针对性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并通过与各大高校产学研平台合作,建立起装备制造人才梯队。

  从一线技术工人、专业工程师到高端人才,在这条完善的人才链条支撑下,佛山正为珠西装备制造业扛旗,力争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

  生产线上的新趋势▶▶校企合作培养“工匠”

  南海狮山,广东泰格威机器人工厂里,一群有着稚嫩面孔的年轻人正站在生产线旁,熟练地操作着机械臂。“这不是工人,是我们和学校共同培养的现代机器人专业学徒。”泰格威机器人总经理卢新建自豪地介绍,“他们非常抢手,这次刚来培训的7名学徒中,已经有3名被工厂预订了。”

  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专业学徒,正缘于佛山装备制造企业对人才紧迫需求。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惠青山连续3年走访佛山企业,最大感受是人才正成为影响佛山装备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元素。在其今年走访的109家企业中,33.65%的企业面临人才紧缺这一瓶颈,“尤其在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层面,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现在企业反映是有机器没人,缺少操作工人。”

  卢新建也感受到这一压力。在前几年,当泰格威为佛山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后,由于企业缺乏掌握机械操作的技工,卢新建和他的团队还不得不多次前往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卢新建打了个生动比方,“市面上不缺车,缺的是会开车的司机”。

  因此,卢新建开始与佛山各职院和职校联系,通过共建实训中心、研究院等方式联合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涉及领域包括机器人产业链操作、维护、集成、应用工艺等全领域。

  “我们会更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会根据企业应用知识需求学习机器人操作和工艺方面知识,进入项目组后由工程师手把手进行全过程实操培训,并伴有考核制度。”卢新建介绍。

  事实上,这种共同培养的模式在佛山机器人企业中早已流行。如今,则正从一线技术工人向高层次延伸。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