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新时期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为响应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深化长江学的理论与实践,12月4日至5日,“2015年长江经济带研究会年会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高层论坛”在南昌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长江经济带经济协同发展的科学基础、分析方法、实践应用等问题。
此次会议由长江经济带研究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主办,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以“新常态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与未来走向”为主题。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发展水平评价、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响应、长江经济带内部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与效果、世界流域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前景等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国内外环境发展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建设肩负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构建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与新格局、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等重任。然而,从目前总体情况看,长江经济带还面临内部发展差异悬殊、各地区之间联系不畅、生态环境压力过大,以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顶层设计不到位等发展障碍。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长江经济带研究会还在此次会议上发起《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南昌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倡议,要坚持互联互通、低碳高效的原则,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坚持流域命运共同体原则,制定并实施长江生态修复与生态网络联建方案;坚持流域一体化发展原则,建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合作协同机制;坚持合作伙伴关系原则,创新长江经济带产业跨界合作体制机制。
鉴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设计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需要开展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探索,需要多学科协同联合攻关。《宣言》倡议:加强“中国长江经济带研究会”组织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研究综合服务中心”支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