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务抓整合机遇谋跨越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5-24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今年以来,重庆商务发展呈现稳中求进、回稳向好趋势。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2亿元,同比增长12%,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1287.9亿元,其中4月当月同比增幅达5.7%。来自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商务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139.1亿元,是2011年1840.9亿元的2.25倍;实际利用外资11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对外实际投资24.3亿美元,是2011年5.46亿美元的4.45倍;服务贸易进出口207亿美元,是2011年61亿美元的3.3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1.4亿元,是2011年3782.3亿元的1.92倍。内陆开放与商贸服务正在产业优化、转型升级中健步前行。

  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商务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正是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好优化整合机遇实现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有效尝试。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形成开放新体系

  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两江片区、西永片区、果园港片区。通过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管理运行机制等,运行效果良好。

  截至目前,重庆自贸区建设已落实改革创新举措48项,推出了120多项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全域落户116个项目,总计921.09亿元。其中金融类项目27个,197.53亿元人民币;高端制造业类项目5个,529亿元人民币;贸易类项目9个,23.05亿元人民币;其他服务业类项目75个,171.51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行良好。项目以现代互联互通和服务经济为主题,突出了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讯四大领域,运行一年多来,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明显增强,资金融通日益活跃。截至目前,已签约3批6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金额达150多亿美元。

  “特别是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项目一体推进,在项目落地、平台搭建等方面均信息共享、项目共推,形成双轮驱动的格局。”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此要求下,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1+2+3+5+38”的开放平台体系,即1个国家级新区、2个国家级特色开放创新区、3个保税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8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1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1位,为西部地区第1位。其中出口贸易额为109.2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3位;进口贸易额71.7亿美元,排名为全国第11位。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流通节点城市,取得明显的成效。

  当前,全市已经建成城市商圈30个,其中零售额100亿级商圈达到12个;同时,加快都市功能核心区大型商品市场搬迁调整,大都市区二环六大市场集群初具规模,百亿级市场达到12个,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1.4亿元,增长13.2%,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3万亿元,增长17.2%。商贸和消费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更加凸显,商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0.6%;商贸从业人员达到493万人,继续保持非农行业第一位。

  同时,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开放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其中,“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双向运行常态化,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团结村铁路物流基地成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寸滩港、果园港等重庆港货运量突破100万集装箱,港口中转货物比重超过40%;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30万吨;建成“二环十二射一联线”高速公路骨架;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发展;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等。

  推动商贸创新发展培育消费新供给

  为培育新消费新供给,重庆商贸流通领域还着力抓好转型创新发展。

  一方面,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促进重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了现代物流提档升级、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壮大、信息服务发展迅速。

  同时,我市积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网络服务等新模式。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8500亿元,网络零售额8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55亿元,增长53%。

  在新兴消费平台升级发展上,我市则推动南滨路、北滨路、鲁祖庙等商业特色街实施业态、形态、文态、生态“四位一体”升级改造,成为商旅文联动发展集聚区;两江新区民国街建成投用,国际马戏城、万达文旅城、华侨城“欢乐谷”、美国“六旗乐园”等一批综合性消费平台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同时,我市积极推进零售业、餐饮住宿业转型创新发展,增加服务消费供给能力。

  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增加有效供给

  通过制定实施内贸领域、外经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我市加强了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如全市69家企业生产、使用标准托盘88万张,标准托盘化率45.4%,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建成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等公共仓储364.1万平方米、城市电商物流末端公共取送点1208个。

  同时,深化开放型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调整优化政策支持指向,建立由重庆市商务委及外经贸集团、进出口银行重庆分行、中信保重庆营管部三方4家长期合作的“3+N”战略合作机制;深化通道通关改革,成功开展中欧(重庆)班列全程运邮测试,新开通重庆至河内“重庆—东盟公路班车”,并实现常态化运行;积极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