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形成长春振兴发展新局面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29

  实践无止境,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3月初以来,“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春城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解放思想要坚持领导带头,推进主题实践活动,要从每名市级领导、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开始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即日起,本报系列专访栏目中,记者将对话市直相关委办局负责同志以及基层一线党员,请他们结合本部门和自身重点工作,畅谈如何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凝心、聚力、干事,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干劲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共同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全力推动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作为全市经济综合部门,我们将结合发改委职责职能,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推动我市重大事项纳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抓住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抓住服务业攻坚重大任务,推动发展新动能不断强化;抓住对口合作重要平台,推动振兴发展新局面不断形成;抓住脱贫攻坚重大部署,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加快。通过不断聚焦全市中心任务,为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日前,市发改委主任王海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积极承接国家政策

  实现长春利益最大化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东北振兴、哈长城市群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期,我们要积极承接国家政策,努力选准突破方向,借助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国家战略在长春落地生根。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三方面工作。”王海英表示,市发改委将坚持战略导向,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围绕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全力谋划一批能够左右我市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进入国家统筹序列,努力实现长春利益最大化。要以国家政策取向为牵引,紧紧围绕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进行谋划、进行推动,做到有的放矢、对号入座。坚持优势导向,紧紧围绕我市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不断放大科技研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缩小光圈、对接政策,真正能够接得住、放得下、管得好。

  “目前我们初步选择了聚乳酸及乙醇燃料生产基地、国家综合试验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作为主攻方向。接下来,我们将与国家及省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对接,通过调研摸底、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优化路径选择,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王海英说。

  瞄准大项目

  夯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

  “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我们要坚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努力将今天的投资总量变为明天的经济增量,不断做大经济量级。”王海英表示,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方面,将坚持与县(市)区结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坚持与专家团队结合,每年拿出10个左右具有较大影响力、带动力的重大项目,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在重大项目服务管理方面,要开展集中审批、集中招商、集中开工、集中推进、银企对接“五项”活动,完善领导包保、服务秘书、行政审批“三项”制度,强化督查通报、考核评比“两项”措施,构建项目信息数据采集“一个”系统。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项目投资工作,推动全年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300个,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20%以上,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基础。

  打好服务业攻坚战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我们要在去年发展势头良好基础上,全力打好服务业攻坚战,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王海英说,要抓好政策引导,去年我市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今年要加大政策兑现力度,适时推出服务业差别化地价实施政策,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要抓项目载体,继续滚动推进50个10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形成集约集聚的发展态势。要全力抓好改革试点,去年我市被确定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全省唯一试点区,今年市发改委要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努力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加强对口合作

  推动振兴发展

  “今年,我们要继续做好与天津市及浙江省主要城市的对口合作,引领全市振兴发展。”王海英表示,要突出产业对接,推动优势融合互补。推动双方在汽车、农产品深加工、轨道客车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围绕我市着力打造的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全领域合作。要利用天津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加快补齐我市在服务业上的发展短板。要突出载体对接,加快建设各类平台。加快推进“津长产业合作园区”“津长双创合作示范基地”等重点合作园区谋划,建设两市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打造项目高地、人才高地和政策洼地。要突出人才对接,进一步加强干部交流合作,让我市更多干部掌握市场经济的前沿理念和思路,为推动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