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才26条”鼓励创新创业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03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工作每满6年,可享受一定期限的带薪学术休假;对引进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定期发布人才统计报告和人才竞争力报告……在2月20日省委新闻发布会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省最新出台的《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进行了解读。从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到保障机制,26条明文意见为未来我省人才发展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引育结合 八方力量抬升江苏“高度”

  “《意见》旨在通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打造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增强人才创新创业动能。”省委党建办副主任朱劲松介绍说。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人才从何处来的问题,“《意见》突出引育结合,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用好本土人才,突出创新创业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

  朱劲松进一步解释说,在培养本土人才方面,要突出创新创业导向。《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企业工程师培育计划,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实施百千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千名青年企业家接力计划,选拔“创二代”后备人才进行专项培养培训等。

  在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意见》则提出,树立全球视野,坚持精准引才,着力集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比如:围绕破解人才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提出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凤还巢”等计划;围绕精准引才,建设“江苏人才云”平台,绘制全球高层次人才地图,推进产业引才、论坛引才、大赛引才。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2.8%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那么,如何培养好这一支新生队伍呢?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表示,我省正不断建立健全与专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建立省级千名创新创业优秀导师库。“到2020年,我省将立项建设10门‘团队+教材+慕课’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共享课程、100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示范课程,出版100部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优化服务 发展环境剑指国际竞争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朱劲松表示:“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翻开《意见》,记者发现,其中着力争创江苏人才发展环境新优势的内容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在人才专项资金上,《意见》明确要求足额安排。产业类引导资金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政府投资基金优先支持人才项目;省财政今后三年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1000亿元省级各类资金和基金,用于人才发展的实际支出不低于30%。在打造功能强大的支撑平台上,《意见》则指出可围绕南京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苏州纳米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部署相关产业人才集聚等。而在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上,《意见》特别提到,对入选中央、省级重点人才计划的,享受所在城市高层次人才购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

  省财政厅副厅长、省农村综合改革办主任宋义武介绍,近年来,省财政对人才投入逐年加码。“十二五”期间,省级财政安排各类人才专项资金达88.66亿元。2016年,省财政预算安排省级各类人才专项资金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9%。“我们还将探索建立人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我们会同省人才办拟定的‘江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近期将印发实施。”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