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云南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稳增长,全省工业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企稳回升。
作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昆明市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促转型,工业经济呈现逐季企稳、逐季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昆明市2016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亿元,增长4.5%;工业投资完成6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46%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以上。
各项成绩显著
去年,昆明精准发力稳增长,坚持靶向治疗、精准帮扶,成立13个市级结对帮扶工作组,重点对全市百户停减产企业进行结对帮扶。
昆明市工信委还派出10个稳增长驻点工作组,深入企业分类指导,找准“问题清单”,制订“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协调解决难题。
同期,出台稳增长46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条、工业稳增长4条政策举措,兑现工业稳增长资金4.76亿元,筹集7亿元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帮助103户重点企业恢复生产或扩大生产等。
经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昆明坚持进退并举,综合施策,深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4+4”工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
与此同时,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完善“前期、新开工、在建、竣工”四个一批动态工业项目库,强化项目全流程服务,发挥项目预警预报机制作用,继续落实项目推进“包保责任制、定期会办制、现场办公制”,确保每个项目服务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据介绍,2016年,昆明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其中,成功申报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获得国家首批扶持资金4.05亿支持;全面推广“财园助企贷”工作,55户中小企业获得1.997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一年期新增信用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等。
2016年,昆明强化技术、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约束,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重点推进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工作。
配合省级化解昆钢150万吨钢铁产能,石林汪家河,阳宗海禾登、永盛,嵩明马宗岭4对煤矿共28万吨过剩产能全部关闭到位,已淘汰落后产能造纸3万吨、硫酸8万吨、铜冶炼1.2万吨、铝板0.8万吨、铸钢(铁)件3.3万吨、水泥45万吨、冰醋酸0.8万吨、粗苯精加工5万吨。
明确重点工作
今年,昆明将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育增量与优存量,降成本与增效益、去产能与提质量”相结合,围绕“188”产业培育,纵深推进“4+4”工业产业计划实施,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工业的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昆明工业经济升级版。
其目标包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工业投资完成6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5%;完成省政府下达单位GDP能耗下降年度目标。
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昆明将保工业稳增长,强化目标管理督查,强化煤电油气运要素保障,加强经济运行预警预报和监测分析。
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研究谋划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降本增效支持减产企业扩销促产,继续实施市级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百户重点企业缓解流动资金困难。
还将谋划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入;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协调会办机制和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机制,细化落实项目协调推进主体责任;支持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率先发展,鼓励一批传统产业项目技改增效转型升级。
为调结构促转型,昆明今年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积极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非烟轻工领域优先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拉动工业提速增长、引领工业创新转型。
同时,优布局强载体,通过城市更新改造,优化主城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园区创新发展转型提升,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模式,推进园区转型提升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园区投融资模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017年,昆明还将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深入推进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创新融资渠道,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金融扶持和管理服务等。
除此之外,昆明还在重创新增动力,创绿色提效益,加快推进信息化,重管理保安全等方面“划重点”,力争实现相关工作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