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时钟回拨至2007年9月19日,伴随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清脆的响锣,北京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12亿股,募集资金150亿元,发行市净率为3.19倍,市盈率为36.38倍,处于上市银行最高水平——北京银行为当年本就精彩纷呈的资本市场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北京银行以崭新的姿态面向广大投资者,并肩负起打造“首都金融的国际化品牌”的艰巨使命。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北京银行资本实力和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规模效益、品牌价值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1.62万亿元;上半年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01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6年的3.58%降至0.92%;拨备覆盖率由2006年87.28%提升至307%,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半年人均创利跃升至93万元,实现了规模与结构、速度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成功上市 持续提升资本实力
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期间,在半年多的紧张筹备过程中,经受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业绩,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记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50亿元,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
成功登陆A股市场为北京银行插上腾飞的双翼,使北京银行的持续发展获得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并借此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为北京银行的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07年9月19日,通过发行上市,北京银行的总股本金达到62.28亿元,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北京银行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开展创造性工作,圆满完成上市后首次再融资工作,筹集资本118亿元,成为当年唯一一家募资额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极大地提升了北京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发展能力。2015年4月9日和5月11日,先后两期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共募集资金18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5.45%、5.19%,均以同期市场的最低利率圆满完成发行,为业务拓展和改革创新提供资本支持。适时的资本补充是银行保持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上市八年北京银行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资本补充机制,资本的补充与业务发展已然形成良性的动态平衡,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将确保北京银行始终行驶在业务发展与创新的快车道上。
与此同时,上市八年来,北京银行持续升级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将自成立之初即形成的企业风险文化逐步融入血脉之中。始终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不动摇、坚持行稳致远的航向不偏离,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巩固风险管理的核心优势。建立总分支三级风险管理架构建设,完善风险全流程嵌入式管理,充分发挥1.5道防线作用,完善操作风险三大工具,推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风险的提前预警和严格管控,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监测,推进风险业务化解。加大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力度,确保充分覆盖风险,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综合经营 构建多元服务平台
伴随着登陆资本市场,北京银行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未来发展蓝图也更加明晰,一方面是综合化经营的脚步不断加快,另一方面跨区经营也在提速。
2008年12月,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北京市首家村镇银行——北京延庆村镇银行隆重开业,2011年、2012年浙江文成村镇银行和吉林农安村镇银行先后成立,成为北京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2010年3月,北京银行出资设立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破土萌生。目前,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在天津、上海等10大中心城市设立分中心,打造智能化后台运营指挥中心、推出远程自助贷款机和“轻松e贷”互联网贷款平台,贷款余额达到178亿元,客户超过66万,在国内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7月,北京银行与ING保险各出资50%,合资设立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准入股保险公司的中小银行。继与ING保险合作后,2013年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达成合资经营中荷人寿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公司资产突破110亿元,2014年保费收入突破25亿元。2013年3月,北京银行与加拿大丰业银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同出资设立中加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第三批银行系基金公司试点中首家获批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300亿元,旗下管理的中加货币市场基金业绩排名2014年市场同类产品首位。2014年1月,北京银行发起设立北银金融租赁公司,成为首家由城商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200亿元。2014年,北京银行积极推动河北蠡县农信社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并筹建“河北蠡州北银农商银行”,为优化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