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成都高新区召开工作会并发布2016“年报”,公布2017年工作目标。
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同时,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并开始打造“全国金融科技产业高地”;此外,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利用国际双创资源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依托多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努力提升政策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对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区域创业创新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表示,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乘势而上,奏响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主旋律。
构建双创政策服务体系
“一年来,高新区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进一步构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双创政策体系,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激增。”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孙秀蓬说,去年该区年增企业数、年增个体工商户登记数、年增注册资本(金)数、年增科技型企业数,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市场主体3.6253万户,同比增长60.25%;新增注册资本(金)1959.88亿元,同比增长134.47%。其中,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865万户,同比增长57.45%,注册资本(金)1953.65亿元,同比增长135.0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603户,同比增长71.74%,资金数额6.23亿元,同比增长36.62%。
据统计,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已有各类型企业8.3371万户(不含省、市工商局登记数),注册资本(金)达6897.86亿元。其中内资企业8.2308万户,注册资本(金)6565.9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063户,注册资本(金)331.91亿元。个体工商户3.0746万户,资金总额20.81亿元。
同时,成都高新区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从项目入驻、政策咨询、电信商务、生活配套、专业中介,到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科技金融、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一应俱全,吸引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前来创业。
2016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5200家,同比增长72.75%,占成都市新增科技企业总量的43%。其中,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419家,大学生企业和团队130家;新增高层次创业人才1223名,其中海归博士255人。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型在孵企业总量达1.27万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去年,我们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1家,累计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达67家,其中电子信息类42家,生物医药类25家。”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公共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