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电 根据国际经验,没有强大的产业是不可能有国家或地区强大的经济基础的,而强大的产业是在由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在由传统低附加值产业向现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演进过程形成的,是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进而到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结果。
福建省委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新特点,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和经济升级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风险与挑战,在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置于重要战略举措的首位,提出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引擎,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为此,福建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进转型升级调结构,为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牢固支撑。
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福建是传统制造业大省,船舶、冶金、纺织、鞋服、食品等多个传统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也面临市场困境,增长乏力。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推进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进行行业整合和品牌提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占福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较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核心和基础,但仍存在着集聚效应不够、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扭转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面”局面,推进机械装备高端化,推动石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到2020年,努力实现电子、机械、石化产值均超万亿元,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提高集聚效应,增强支撑带动作用。特别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也要关注石墨烯等未来行业的发展,推进其快速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5年,福建三次产业结构为8.1∶50.9∶41.0,但同期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0.5%,作为同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的广东已达50.8%,差距很明显。今后五年,要促进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逐步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虽少,但生态资源好,尤其水资源优,物种比较丰富,民间资本比较雄厚,具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条件,已初步形成以绿色蔬菜、水果、林竹、花卉、海水品、茶产业等为代表的三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带,一些农产品在全国市场占较大份额,例如实用菌几乎占全国的1/6。但问题是,驰名大品牌少,农业科技投入偏低,农业技术推广不够得力,产业规模及产业化程度不高。要在突出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