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经济:找准新路径打造新优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14

  按照世界银行的观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4000至12000美元的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城市经济赖以发展的要素成本优势正逐步衰减,如果主导产业不能顺利转型升级,找不到新的增长动力源,城市经济就会陷入我们通常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主导产业“青黄不接”,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无法与人才济济的发达城市竞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又竞争不过工资低廉的落后地区。“高不成低不就”,城市发展陷入停滞徘徊状态。

  2015年,襄阳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2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1.9:56.9:31.2,城市化率为57.3%,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对新常态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成本上升与资源环境压力并重的局面,要想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为襄阳确定的占全省经济总量六分之一的任务,必须找准制约襄阳经济发展的深层症结,明确今后的发展路径和具体抓手,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昂首迈向更高级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那么,制约襄阳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首先,襄阳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禀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襄阳地处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且工资水平低于沿海发达地区。这样的资源禀赋,应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襄阳本地的消费品工业并不发达,大量生活消费品(特别是品质较好、附加值较高的中高档产品)依赖从外地调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潜力很大的消费品工业没能成为助推襄阳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制约了经济体量的壮大。

  制约襄阳经济腾飞的第二大原因,是没有国家级城市群依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与所在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主动对接城市群内的中心城市,开展产业协作,参与区域分工,是后发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途径。长三角城市群中,苏州、无锡、常州接受上海的辐射;珠三角城市群中,佛山、顺德、东莞接受广州和深圳的辐射,因此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襄阳地处“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中间地带(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都市圈、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的成渝城镇群),距最近的武汉都市圈也有200多公里,难以接受周边四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因此迫切需要抢抓高铁建设和汉江五大枢纽工程的建设机遇,扭转区位优势弱化的局面。

  再就是“嵌入型”支柱产业对本地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襄阳作为深居内陆的中西部城市,能够拥有3000多亿的经济体量,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的支撑功不可没。但襄阳的汽车产业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嵌入”进来的,不完全是立足襄阳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导致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地条件的制约,大量零部件仍需要外采,本地配套率不高,也大大降低了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如何推动襄阳经济再上新台阶?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一是要顺应“内需为王”新趋势,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当前,东部消费品工业面临要素供给紧张、生产成本攀升、产品和原材料长距离运输等瓶颈制约,正加速向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基础较好、原材料丰富、要素成本较低的中西部转移,这对襄阳来说是重要机遇。而襄阳也具备了大规模发展消费品工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襄阳设厂,既能发挥“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把周围四大国家级城市群都纳入合理的运输半径内,又能利用襄阳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实现“一举多得”。

  二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找准襄阳的对接点。重点关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瞄准国内产业链条中的“断点”,补足关键环节。产业链条中“断点”,往往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建议依托襄阳丰富的金红石资源,引入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外钛加工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迅速确立先发优势。瞄准进口替代意义巨大的产业,抢占竞争先机。襄阳抓住了上一轮汽车产业进口替代的机遇,经济体量超过3000亿元。下一轮进口替代很可能发生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襄阳要在这些领域提早谋篇布局。

  三是在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中壮大现代服务业。2015年,襄阳三次产业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

  工业发展水平对服务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只有不遗余力地做大工业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才越旺盛。只有达到生产性服务企业布局的经济规模后,才能吸引服务企业围绕工业企业聚集,进一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襄阳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大趋势,推动工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服务,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格局。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