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企业的基层员工,他一直觉得只要努力工作,听领导的话才能留下好印象,才会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最近王先生被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得吃不消了。每天总是有许多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在等着他,并且还有许多跨界、越级的领导将一些工作分派给他。与王先生现状相悖的是,他看到,企业中不少人在上班时间悄悄的聊QQ,玩游戏、网上购物等,工作很清闲。他曾向领导反映过这类情况,但领导却说:“能者多劳,这是企业给你锻炼机会”,一直埋头苦干的的人,却升职加薪无望,对企业这种在工作上分工不公的情况,王先生感到苦不堪言。
分析:分工不均怨声四起
在许多企业以及部门之中,常常会听到员工在私下抱怨,“这工作干的真没劲,累的时候能累死,闲的时候能闲死,真不知道领导是怎么分工的。”现在不少公司的领导就是抓住了那些任劳任怨员工的特点,将一些吃力还不讨好的工作分派给那些员工,其一是省事,反正你也不会有任何情绪;其二是不会引起员工之间的争吵,方正你做什么都任劳任怨;其三是事情办砸了也有你自己顶着,反正你也是敢怒不敢言。
实践证明,员工在工作上不公平感的产生和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同时和绩效的评估也有关。不同的评定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最好是选择按照工作成功的质量和数量来评定,用明确、客观、易于核实的标准来衡量,但这种方法往往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为了避免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会采取许多的方法,在公司内部营造一种公平合理的氛围,使员工在主观上产生一种公平感。
应对:重设计巧分配
通常来讲,企业的管理活动都是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由谁管?管什么?为何而管?在什么情况下管?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管理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些活动的话,那么,管理就成了将一项项具体的活动,进而失去了它统一的实质。管理应当反映的是活动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也可说为追求效率。而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对于工作的“分工不公”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因此,公司解决管理中“分工不公,分配不均”的问题是顺势而为,时不我待。
要“忠诚”先“公平”
一般情况下,人都是站在自己角度,用自己的公平标准去评估,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公平性,进而造成员工的不公平感。所以,许多企业的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是很正常的。当对于企业整体来讲是相对公平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胸怀,学会换位思考,不要盲目地攀比,不要过高地估算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贬低他人的付出,要有全局观。
员工对企业是否忠诚,需要企业先从自身找问题,企业是否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否让员工感到公平。企业应当始终相信技能是靠人来培养的。给员工公平感,企业也需要用相关的制度来实现。例如,不论是公司的什么职位,新员工到公司来都是要从新开始的,这种制度自然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尤其是对于员工的承诺是否能兑现,当企业让员工看到这种公平时,自然而然会对公司忠诚。
重设计巧分配
由于公平是相对的,但公司也要尽可能地做到相对公平,重视在分配工作上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使公平尽可能地在客观上是成立的。工作内容上要考虑到员工的特长和兴趣。事前对每一位员工的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管理者要着重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通过其日常的工作,了解其能力,要从“这位员工擅长做什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对于员工而言,工作目标一定要具有挑战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潜能,进而使员工感受到成功后的成就感。根据“成就激励的三种需要理论”判断,员工的成就只有在完成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时才会获得满足感。如果将一项任务交给一个能力远远超出任务要求的员工来做,他们对工作逐渐不感兴趣,积极性下降。而正确的方法是将这项工作任务交给一个能够能力略低于工作要求的员工,使他可以通过思考努力,完成任务。这种巧妙的工作管理分配设计,在管理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疏导与报酬并重
在工作中,管理者是否公平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平心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是优秀管理者必须秉承的原则。员工的态度和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真正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管理好属下员工,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设立安全有效、畅通无阻、无处不在的对话渠道,是让员工更亲近企业的有效方法。在工作中运用一些技巧,可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不损害到员工的自尊心,使员工真正心服口服,并起到鞭策和激励员工的作用。
此外,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薪资体系,建立薪资保密以及激励公开。因为薪资往往是根绝学习、岗位、能力、经验等客观因素来设定的,只能相对公平,但应多借助奖励措施。其一是奖品必须在一定程度满足员工的需求;其二是奖励应当和员工的工作业绩相挂钩,例如,通过按绩分配,效益分享,按劳分配,目标考核法等。
放大认同培训
员工在工作中是否感到公平,不仅来源于对领导和管理的认同,还取决于对企业是否认同。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教育,不管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企业文化的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将企业文化也利用制度来延伸下去,表现在每个员工对工作认同感的放大。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一般来讲,自身素质好的人,自信心和进取心就强,比较注重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他们比较容易自我激励,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此外,还可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积极工作,勇于进取;而专业的技能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进取心和个人业务素质相互促进,强烈的进取心会促使员工努力去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而良好的工作素质使一个人有较多的成功机会,成功及由此而带来的心理满足的体验又会促使其在事业上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