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外聚内”提升上海总部经济能级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2-12-01

  总部经济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总部经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是企业基于“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依托特定城市或区域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经济平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部经济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目前在我国已形成北京、上海和广州等诸多重要的总部经济中心。现阶段,总部经济在我国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发展总部经济对提升所在城市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总部经济的多样化结构特征也愈发明显。通常而言,总部经济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总部或地区总部。近年来,总部经济的外延进一步扩大,导致总部机构数量激增。目前学术研究中关于总部经济的界定己从最初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性总部扩展到承担投资、研发、营销、采购、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总部性活动的功能性机构。从单纯的外资跨国机构扩展到外资跨国机构和本土跨国机构并重;从跨国公司的总部、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扩展到国际组织的总部和地区总部。总部经济的多样化结构正是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的具体体现。跨国公司正是通过结构多样的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更好适应了全球经济的区域特征,提升对当地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全球运营成本。

  新世纪以来,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能级都大幅提升,位居中国内地前列。就结构而言,在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尤为迅猛。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然而,其他包括跨国公司总部、跨国机构、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等类型总部入驻上海相对较少。为此,建议优化“引外聚内”的总部支持政策,精准化、有针对性地增加不同结构类型总部经济的本地嵌入性,进一步优化上海总部经济的结构,提升上海总部经济能级。

  一、“引外”各种结构类型的总部经济,形成多元结构高能级总部机构的集聚地。通过“引外”集聚所有高能级外资总部机构,这是上海完善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布局全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打通全球城市节点功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所在。未来,顺应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升级,继续大力吸引更多、特别是服务领域的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功能性机构、国际非政府组织等落户上海,形成总部经济结构类型多样的外资总部机构集聚地。

  二、“聚内”各种本土总部,形成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梯队体系。顺应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需求,大力吸引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和民企)的总部,形成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梯队体系,构筑内生性的全球资源配置网络,使得中国本土跨国公司500强总部、中国民营企业100强总部、中国制造企业100强总部和中国服务企业100强总部等结构类型的内资总部入驻上海数量大幅提升。

  三、创新合作机制,增加不同结构总部机构的本地嵌入性。要积极促进不同结构总部机构的互动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生态体系。首先,各区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总部机构与所在地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并对总部机构与本土企业的合作给予奖励,增加不同结构总部机构的本地嵌入性。其次,加强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交流,实现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特别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研究中心、培训中心、技术联盟等组织机构,积极支持本地企业成为总部机构的供应商或服务商,提高总部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总部经济的发展既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其自身也需要其他产业环节的支撑,对会计、财务管理、咨询、融资、中介组织等商务服务有较大的需求。针对这些总部机构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营造富有活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部经济生态系统。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