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哪些要点,该如何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水平?专家学者们从人才、政策、制度等多个维度,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剖析,并积极建言献策。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虎溪校区管委会主任夏之宁说:“高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要完善。要重视人才聚集、技术群体的培养。重庆大学将和高新区一起推动人才培养,在招生比例上要扩大大健康专业方面的招生比例。同时要完善配套体系,让人才无后顾之烦忧,留得住人才。”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则表示,高新区应利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争取政策、资金的扶持,在硬件软件上发挥优势引进人才落户。要发挥大学城的优势,利用好高校人才,要在政策倾斜上做文章。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田盈说,高新区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在医疗体制、政策上做改革突破。培育“新鲜血液”不断地注入进来,通过公租房等住房保障来吸引刚毕业的大学生落户安家。要有所取舍,思考养老产业是否该做。打造群众体育品牌,在基础设施方面,不一定全靠新建,可考虑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设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院长周善璧说,发展大健康产业,高新区应该注重医学数据中心等大健康产业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在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让人才能安心工作。
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正军认为,目前大健康产业范围广,行业鱼龙混杂,高新区应该着力优质行业,进行差异化发展。此外,重建一个大科学装置比较困难,可以整合医药、医疗等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在做产业规划方面,一定要有定力,引进企业要与产业规划对应,规划要发挥战略指导作用,不能随意变动。园区布局,一定要在产业链完善配套方面下足功夫。
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医、药、健、养、管”协调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高新区正在建成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当前,高新区把大健康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具体来说,高新区将以“医、药”为核心,推动“医、药、健、养、管”协调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卫生产业、健身康体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方面着力,抓住“健康中国”和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服务链融合,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据介绍,目前,位于高新区的金凤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植恩药业、赛诺药业、中国中药等一批优质企业投产运营,重庆迈德凯医药有限公司正准备着药品投产的事情,将填补重庆生物医药链条上“孤儿药”研发生产的空白。亦度疫苗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韩国BENIX中试平台等已签约项目也正在落地建设。
“我们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快速便捷‘一站式’服务,当好‘店小二’,让企业放心省心安心。”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落子科学城,推进产业项目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