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机器正飞速运转,10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经过灌装、封签、质检、打包、装箱后,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就可以发货了。凯因科技副总经理王欢介绍说,目前已完成干扰素α2b注射液发货156万支。而凯因科技只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参与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余家经开区企业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在科技战“疫”中展现了硬核实力和担当。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在北京市占比达到50%,此外,生命健康产业的规上企业实现100%复工,也是疫情防控中产业担当的底气所在。
疫情大考下的“亦庄担当”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疫情需要,原本员工每天上班8小时,现在都是加班状态,当天生产的干扰素α2b注射液几乎第二天就全部发货,我们生产多少基本上就会发多少。”王欢说。在经开区全方位的支持下,公司生产的药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地,支持抗疫。
这个春节对于GE北京工业园的员工来说同样难忘。为了完成疫情所需的紧急订单,部分员工放弃假期,加入应急生产设备工作中。以往要2-3周才能完成的CT订单,为确保生产,从2月24日开始,GE已经启用了5趟包机从国外运送关键零部件到北京工厂。
事实上,还有很多“亦庄智造”产品在一线得到应用。博奥生物开发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于2月23日应急获批,是全球首个能在1.5小时内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芯片试剂盒。
政企联动、同舟共济。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毛山宏看来,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中担当了领先的角色,从全方位生物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经开区在重大疫情防控技术、公共卫生服务技术、应急物资生产技术,以及重大疾病救治技术方面都有着雄厚的技术储备和产能潜力。
产业全链条保障供给
抗病毒相关产品、检测仪器、抗病毒药物研发及筛选和治疗仪器等31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上榜,3月2日,北京经开区持续加码科技战“疫”能力,发布第二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使"三新"总数增至百余项。
神州细胞、安必奇、德诺杰亿、博尔诚等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推出相关产品,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产品涵盖了方方面面。“与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为邻,让我们在疫情初期得到了相关抗原,加速了新型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研发。”安必奇公司董事长章文弈说。
就在年前,安必奇公司正式启用新的办公场地,这家从经开区成长起来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见证了生物医药产业成长过程,章文弈说,从简陋的办公场地到如今拥有属于自己的独栋办公区,是因为对经开区充满信心,还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这让企业发展事半功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检测试剂的研发亦得益于此。在安比奇公司新址启用还不到10天的时候,康弘生物位于博兴七路的康弘国际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举行一期项目的1号车间、2号车间封顶仪式,为一期工程2021年实现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北京经开区还将推进康龙化成、赛诺菲新一代胰岛素等项目签约,永泰生物等项目摘牌,亦昭中试基地、诺康达药品等项目开工,神州细胞等项目竣工,推进东方百泰抗体产业化基地、绿竹创新疫苗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扶正医院等研究型医院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促进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打造生物安全创新集群
生命健康产业无疑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先锋,而这场疫情也推动着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当前,科技战“疫”,生命健康企业功不可没;未来,经济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更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