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受影响企业和个人纾危解困、优化服务?3月2日上午,成都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粮食和储备局局长杨羽现场交流时表示,成都及时出台20条政策措施,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创造复工生产条件,“既准又快”地坚定全社会信心。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帮扶受疫情影响企业及个人金额超过96亿元,延长社保缴费单位超过4.1万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已获得国家重点保障贷款近30亿元。
为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成都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建立“复工援助热线+保障平台+项目专员”调度机制,“一行业一方案”“一企一策”地做好交通保障、返岗食宿、防疫体系共建、产业链协调等工作,重点项目、规上工业实现100%复工。
在保障民生上,成都健全应急监测和储备制度,搭建莱蓝子全产业链价格监测平台,助力粮食企业加班生产,支持引导商超、市场等尽早恢复营业,打通田间到菜监子“最后一公里”。依法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升信息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困难人员生活。
杨羽介绍,下一步成都将释放政策红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围绕国家物流枢纽、城乡冷链等领域储备项目113个。争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围绕7大领域储备项目428个。联合国开行、工商银行分别发起总规模480亿元(已授信41亿元)、10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服务企业防疫和转型发展。
在此次疫情中,成都以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成果,“稳”住了不少企业的供应链。杨羽介绍,成都将制定产业功能区2020建设计划,加速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集群重塑。“我们将加快打造跨区域产业链。”杨羽表示,将有序布局14个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跨行政区域补链、强链、固链。同时加快完善创新链,依托“11+2”中心城区,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