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广东陆续开展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民生工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迅速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要求,结合推进三大工程,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积极发动广大技能人才投身疫情防控。
生产一线,他们奋力支援复工复产
今年春天,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而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共克时艰之际,一群技工院校师生挺身而出,投入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一线,用一技之长扛起了千斤重担,在抗疫战场上成就技能报国梦想。
大年初二,广州市金浪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复工生产防护服,在召回本地员工的基础上,仍存在40名工人的缺口。广东省人社厅立刻根据企业需求,从各大技工院校286名报名学生中,选派首批40名学生驰援。
“这可是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安全的,我一定得缝制好。”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刘子锋埋着头,熟练地用电动缝纫机缝合防护服。经过岗前培训后,他已经快速转换身份,俨然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位熟练工。正是这些像刘子锋一样手艺过硬的技能学子们,成功帮助企业解决了复产用工的难题。
“防疫物资十分紧缺,企业要用工,我们技校培养的技术工人,这时候必须站出来。”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院长阎子刚介绍说,支援生产期间,有2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全程带队,企业所在区政府派车保障每日交通,企业保证每日用餐,校医跟踪学生健康状况并每日上报省人社厅。
广州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广州市政府指定的重点企业,为支持疫区承担产品转型任务,将原本生产线紧急改为研发生产口罩、口罩垫、儿童口罩的自动产线。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往届优秀毕业生参与到该公司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的研发、生产、调试等一线岗位,参与完成了全自动全程封闭口罩生产线,终于在2月16日将国际首台1000/片分钟的口罩全自动生产线完美呈现。它的不合格品率仅百万分之一,还实现了口罩生产过程无需工人手工介入操作,成为目前国内生产的最先进的设备之一。
在广东抗疫复产第一线,许多“广东技工”发挥技能特长,在非常时期为各类企业复产保驾护航,经受了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