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名单出炉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1-20

  “四川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周期为3年,每次表彰不超过20名

  在候选人的推荐上,突出“高精尖缺”和基层一线导向,注重向现代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向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倾斜、向基层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斜

  1月19日,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19名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

  “四川杰出人才奖”是经中央批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的人才奖项,评选表彰周期为3年,每次表彰不超过20名。如此重磅的奖项如何产生?获奖者为何是他们?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多方推荐严格把关

  将101名推荐人选分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管理创新及其他人才等3个类别开展评审,最终产生19名获奖者。

  我省从去年下半年启动开展该奖项的评选活动,凡在四川省范围内工作、服务5年及以上,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且评奖当年仍在岗工作的各类杰出人才,均可参加评选。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候选人的推荐上,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大局,突出“高精尖缺”和基层一线导向,注重“三个倾斜”:向现代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向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倾斜、向基层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斜。“就是要把在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生重大效益、具有重大影响力,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经过省级有关部门、市(州)、中央在川单位以及往届获奖者推荐,共产生符合条件的候选人101名,推荐人选呈现出行业领域分布广、代表性强、层次高的特点。

  在完成推荐后,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牵头组建评审委员会,下设仲裁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仲裁委员会由省直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部分院士专家、优秀企业家和往届获奖者代表。

  按同行评价、业内认可的原则,评审专家组将101名推荐人选分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管理创新及其他人才等3个类别开展评审。通过评审专家组“两轮评审”“两轮无记名投票”和仲裁委员会讨论确认等程序,评选出拟获奖人选。

  随后,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直相关部门派员组成4个考察组,分别对拟获奖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创业成果、业绩贡献、发展潜力、社会形象、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根据推荐考察情况,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19名获奖者最终产生。

  走在创新创业前沿

  此次表彰的19人都是近年来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在全省以及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此次表彰的19人都是近年来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在全省以及全国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中既有新材料领域国际顶尖专家,也有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优秀人才;既有作物基因、大数据、微波探测等战略新兴产业前沿专家,也有隧道工程、能源勘探、农业等传统行业领军人物;既有国企管理人才,也有优秀民营企业家。

  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冯小明长期从事催化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何川成功解决了以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为代表的复杂条件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安全控制重大难题,在多条地铁线路应用;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处长刘永红推动丘陵山地玉米栽培技术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大面积应用增产25%以上……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