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超5000亿的城市已达34个,全国超万亿的城市共有10个,其中上海、北京超过2万亿元,在1万2万亿之间的有8个,分别为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和杭州,其中苏州排名第七,2015年GDP达到14504.07亿元。
在这十大城市中,有七个位居沿海,其中长三角3个,为沪苏杭;环渤海2个,即京津两大直辖市;珠三角2个,即广深两个一线城市。此外,广大中西部地区有三城入围,其中重庆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成都和武汉则属于传统的十大城市、大区的中心,也是各自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例如成都GDP占四川的36%,武汉占湖北的37%。
2011年苏州首次步入GDP”万亿俱乐部”
2011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达1.0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这意味着苏州首次加入“万亿俱乐部”。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苏州和重庆GDP首次突破万亿元,使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达到7个,此后的2012年和2013年这一数字(“万亿俱乐部”城市数量)一直未增加。同时,2012年和2013年十大GDP城市排名也没有发生变化,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成都、武汉和杭州。
从人均生产总值(GDP)来看,苏州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GDP)112743.10元,全国排名第四。2013年上半年,苏州市GDP排名攀升至全国第五,并且继续领跑江苏省第一。从2011年首次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到2015年,苏州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了4000多亿。
面对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苏州向深圳、重庆学什么?
苏州的经济总量曾“无限”逼近一线城市, 2010年苏州的GDP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当时,深圳与苏州的GDP总量分别为9510亿和9228亿,差距不到300亿。但到了2015年,苏州GDP总值已经分别被天津和重庆超越,与深圳的差距已经扩大到接近3000亿。面对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苏州向深圳和重庆学什么?
深圳缘何能创造深圳速度?小编带你窥一斑而知全豹。昔日,深圳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神话,如今,深圳在上演“一天46张专利”的“创新”传奇。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四个90%”,凸显深圳企业在创新中的“主角”地位。
深圳还加大创新奖励力度,著名科学家命名并牵头组建的科学实验室,可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深圳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设立100亿元市级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深圳建设了国家超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1283家,为创新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我们来看看重庆,继2014年重庆GDP首次超过苏州位居全国第六后,2015年重庆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全年GDP突破1.5万亿,与广深津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专家看来,接下来重庆继续保持领跑的几率很大。西部仍是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政策倾斜力度和投资力度都很大。重庆是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是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这几年重庆吸引了一大批IT巨头落户,推动了当地高速发展。
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制造业的支撑。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在全国工业经济下行情况下,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一枝独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1404.66亿元。汽车和电子作为重庆工业增长的“双引擎”,增速分别超20%和10%。重庆已成为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笔记本电脑产量占比亦达全球四成。
苏州GDP早已踏入千亿俱乐部,排名最高也曾排到全国第四,苏州在江苏的实力是属于巨无霸型的。苏州是繁华,富裕,精致,优雅的代称。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及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苏州的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