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才流入首次大范围“扭亏为盈”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1-14

  温州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渴望,从中可见一斑。恒丰泰前身是瓯海县减速机厂,依靠一款减速机起步,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增加到上千万元,然而单一的产品让企业很快遇到了发展瓶颈。叶胜康意识到必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而人才是关键所在,于是他把大量精力从生产转向了招人研发。

  没有人,干不了事;没有人才,干不好事。

  短短几年,除了技能型人才,恒丰泰还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专家研发队伍,与很多高校达成技术攻坚协议,生产了30多种规格型号的精密减速器。这些精密减速器不少已在新松、铭赛、拓斯达等国产机器人巨头的产品中成功应用。“信息时代,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改变低端制造,做足做深高精尖,首先必须在人才上下功夫。”叶胜康说。

  恒丰泰的转变,在温州很有代表性。

  “一招鲜吃遍天”,过去成就了温州经济,如今困扰了温州经济。乐清的电气、永嘉的泵阀、瑞安的汽摩配、鹿城的鞋革,早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不足、依赖不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产品更迭越来越快,人才和科技的短板,让许多温州企业“坐不住了”。

  在温州,一个共识越来越强烈——所有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最为关键;所有的短板中,人才的短板最为致命;所有的投入中,人才的投入最为划算。

  谋定即动。11月2日,一场引才“攻坚战”在武汉大学激烈打响。

  温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温州10个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带着409家用人单位、10073个岗位登门求才,参团量和岗位数均创温州历年外出招才之最。

  让人才从“想我来”转变为“我想来”,温州发出力度空前的“招贤令”:去年5月,温州出台“人才新政40条”。新政对大家关心的住房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全职在温州企业工作和首购商品住房的,分别享受4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温州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可不受编制数和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温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永锋说。

  情是家乡浓,人是故乡亲。除了物质激励,温州引才还打出“乡情牌”,聚焦温籍学生。仅在武汉的一次招聘会,温州龙湾、苍南、平阳、文成等地就成立了“武汉温籍学子联盟”,累计对接7000多名温籍大学生,在介绍家乡新变化、人才新政策的同时,发出返乡创业就业邀请。

  目前,温州已将市本级人才专项资金从9000万元增加至1.2亿元,联动全市形成超10亿元的人才投入。今年新成立的“全国高校温籍学子联盟”,已排摸梳理1万多名在外温籍大学生信息,通过“键对键”“点对点”联系,建立微信群、数据库,分层分类进行联系凝聚。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