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作为长江上游的创新中心,两江新区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窗口”的目标,大力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进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两江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科技人才汇集助力科技创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人才是破题关键。两江新区从成立开始,就建立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框架、创新政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为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16年5月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批准重庆两江新区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为加快推动两江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继续推动两江新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江新区科研主体正着力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一线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出台“2+5”人才政策体系 释放利好政策促人才落地
为了推动国创会成果落实,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基地建设,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入驻两江,共谋创新发展新蓝图,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和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渝委发〔2016〕29)号等文件精神,两江新区还研究出台了《两江新区“十三五”人才建设与发展纲要(2016-2020)》《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进创新创业的意见》等“2+5”的一系列的政策,释放一系列的利好吸引人才落地。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具有新区特色和竞争力的政策优势。
其中,“2”是指《两江新区“十三五”人才建设与发展纲要(2016-2020)》和党工委出台的《加快人才集聚推进创新创业的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5”是指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优秀教育人才、优秀医疗人才等5项配套人才政策。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满足新区各项事业发展对高端、优秀人才的渴求,新区坚持人才为先、全面创新,构建开放型、主动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工作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引才”重构人才政策体系。为此,细化地出台了高层次紧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优秀教育人才、卫生人才等5项配套政策,分门别类地吸引高端人才。
建立专业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助推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发展。继续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创新奖项人才的政策激励,确保兑现资金落实到位。
此外,在关于将《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促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试行)》中指出,对科技型企业中薪酬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技术专家,按其薪酬性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两江新区地方留成部分100%的额度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人数不超过公司总人数的5%或8人。
用好用活现有人才,支持企业家参与组织创新活动和服务机制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