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70万软件人才奋力自主创新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2-31

  目前南京拥有70多万涉软人才,在江北新区、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在中国(南京)软件谷……他们正以满腔热血,奋力拼搏在追求自主创新的道路上。

  “这是‘寂寞’的行业,我们坚持了下来”

  从1947年全球第一枚晶体管诞生起,半导体行业就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芯片,是半导体产品的统称、集成电路的载体。中科院研究员李晓维曾解释,“如果每天接触的芯片少于20个,就不是现代人”。

  集成电路芯片发源于硅谷,目前美国拥有许多“卡脖子”技术。去年4月,“中兴被罚”事件唤醒了公众对“中国芯”的关注。其实,中国人从不甘于落后。

  华捷艾米科技公司就是其中之一。34岁的核心创始人王行,回忆起2010年刚踏入芯片领域时感慨万千,“当时国内鲜见芯片研发企业,企业能做出一款APP就很牛了。”

  打造一款芯片,一般需要4年半以上的时间、5亿元以上的投入。“这是一个‘寂寞’的行业,但我们坚持了下来。”王行说,“老外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

  如今,华捷艾米的3D专用芯片,已是全球安卓阵营唯一可用的3D视觉识别芯片。人们熟知的腾讯“刷脸支付”即为华捷艾米出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最近,该公司新品3D MR芯片已启动调试,其虚拟混合现实技术,将“硬碰硬”挑战微软、苹果同类产品。

  2007年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春夏,记者采访了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迄今唯一的华裔得主姚期智。辞去美国教职、放弃美国国籍的他,来到南京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图灵研究院。当时“中兴被罚”事件正在发酵,他说:“这是好事,中国的芯片发展将提速10年、20年。”

  姚期智的话,正在成为现实。“国产芯片已具备一定实力,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已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南京大学教授王中风说。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