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科技发展,各类政策文件屡有提及数字经济建设。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速度、总量、规模等方面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据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4.8%。
拥抱数字化浪潮
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任何国家、行业甚至个人都不能固步自封。各行各业都应该更加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进行数字化转型,背离者必将被时代抛弃。
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再到数字孪生城市,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传统行业、拓展产业边界。数字化日益成为各领域、各层级竞争主体核心优势的关键构成要素,为经济发展积累更多新动能。近年来,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信息科技被大量应用到城市生活各个领域,在绿色住宅、智能家居、ETC(电子收费)车库管理、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区块链、建材家居平台、建材家居区块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发展形势好并不等于发展好,在数字化浪潮洗礼下,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到更加开放、协同、共享,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投入较大的事业有着不小的影响。除了国内经济环境影响之外,城市建设和管理内部因素也造成了很大阻力。
首先是理念问题。很多人认为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还很远,不积极地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到来,直接导致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阻力重重而经常停滞。其次是投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或企业无力单独承受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投资,收益缓慢亦使很多项目因长期无法收回成本导致无力运维而搁置。最后是未探索出有效模式。失败案例较多是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望而却步、谈“数”色变的主要原因。
总体看,现阶段最大阻力来自于理念。但实际上,数字化既不遥远也不神秘,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成功案例。智能家居、智慧小区、智能店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停车场、无人农场、无人养殖场等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