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广东正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广东加速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根据《广东省培育世界级汽车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2年)》(征求意见稿),到2022年,广东省力争实现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1.3万亿元,约占全球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5%,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整车产销规模突破400万辆。
汽车产量全国占比继续提升
据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1月份,全国汽车产量总共为2285.8万辆,其中广东产量为279.76万辆,继续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全国每10辆车便有1.22辆产自广东。相比去年广东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1.55%,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面对市场的持续调整,广东汽车产量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充分凸显出广东汽车工业正在高质量发展。广东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
可以说,广东汽车工业经过70年的发展,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跃。上世纪50年代,广东便开始了汽车制造,以小批量生产客货车为主。经过近30年的积累,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开始导入外资企业,首先与标致汽车合资生产汽车,实现了广东的“轿车梦”,并跻身于国家汽车工业的“三大三小”之一,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广东汽车工业真正迎来高速发展,则是1998年广汽本田成立之后。在广汽本田成功合资合作的影响下,日产、丰田、大众等合资项目相继落户,汽车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量跻身国内汽车“第一阵营”。与此同时,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迎来高速发展,也推动广东汽车产量自2016年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日前,有消息指出,恒大新能源汽车南沙生产基地计划于2020年7月完成工厂设备安装,2020年底具备生产能力。首期规划年产能20万台套,起步10万台套。这是广东最新落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
在整车方面,据各家车企发布的数据统计,广东新规划项目超过10个,新增产能超过300万辆。在零部件方面,广东正在强化发展动力总成、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轻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
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整车制造,其他珠三角城市为零配件配套,协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产业布局,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在广州,已经有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北汽乘用车、广汽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在佛山则有一汽-大众,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在深圳则有东风PSA、比亚迪等整车企业。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内容,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粤东西两翼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其中,明确提出在粤东西两翼沿海片区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珠三角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等产业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集约发展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