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首届“世界5G大会”上,5G远程驾驶、5G智慧医疗、5G智慧工厂……随处可见各类吸睛满满的“黑科技”设备。作为大会举办地的北京亦庄,全面展现了5G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最新场景应用案例。
被称为“首都改革开放的窗口”,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共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万多家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其中包括奔驰、ABB、康宁、GE、拜耳等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30多个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近千家。
“北京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唯一出路,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在创新制度改革、创新生态营造和创新空间拓展方面持续探索,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国际一流的环境。”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解读会,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绍,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推动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首都经济发展实现了运行平稳、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2012年-2018年北京市GDP年均增长7.16%。2018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4万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24.4万元,同样居全国首位。
制度活空间广 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1+6”系列政策、“国际人才20条”、“科创30条”……林恩全介绍,当前北京正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制度越来越活、创新生态越来越好,创新空间布局越来越优化。
制度方面,以中关村为例。作为北京创新发展的龙头,始终在制度创新方面积极寻求突破,从“1+6”系列政策、“新四条”,到“国际人才20条”,再到今年的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升级版,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今年北京市还发布实施“科创30条”,通过赋权激励、破除人才制度壁垒、简化科研管理流程等,切实增强创新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制定实施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方案,依托冬奥会、世园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活动重点工程,推出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在人才方面,新增怀柔科学城、顺义临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环球影城4个国际人才社区,全市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区域扩至8个,实现“三城一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