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五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简称 “院士峰会”)开幕,南国的东莞仍暖意融融。东莞波利亚外国语学校初二(2)班的赖咏曦没有午休,早早地来到报告大厅,反复查看着手中的科研项目报告,紧张地等待着一位80岁老爷爷的到来。
同一天,在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内,研发策划总监佟镇正反复核对手头的科研创新需求清单。今年,在全国开展水务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该公司遇到不少水利技术方面的难题。“想借此次院士调研企业的机会,就莞企科研创新寻求院士的指导与对接。”佟镇说。
东莞各界期待着院士的来到。当前,在“三区”叠加的重大机遇前,东莞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搭上“院士号”的前沿科技高速列车,东莞正怀揣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的愿景,相信这也将成为接下来两届院士峰会的美好“院”景。
一场美丽邂逅:制造名城迎来“最强大脑”
11月27日下午3点,东莞波利亚外国语学校报告大厅内座无虚席。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电压工程专家郑健超,正给学生讲解绿色能源。现场,郑健超花了一个多小时,倾听同学们对清洁能源的思考。
难得院士进校园开讲,该校初二(2)班的赖咏曦同学特意准备了一封信。下周五,赖咏曦就要去北京参加未来之城项目比赛,一个清洁能源问题难住了他,“水能如何与高压电传输技术相结合,降低传输损耗,在整个城市实现水利清洁能源的持续循环利用?我们小组做了很多研究,还没有拿出很好的解决方案,攻克这个难题。”赖咏曦想到写信向郑院士请教。郑健超接到信非常激动,不仅现场与赖咏曦探讨,还给他指点迷津。
对东莞师生来说,院士峰会是一次难得的对话院士、领略大家风范的好机会,如此高规格和大规模的院士校园行活动在全国地级市中也属罕见。而今年院士进校园规模比去年更上一个层次,何镜堂等21位院士再次走进校园,东莞上万名师生感受科技魅力,在全市掀起热爱科学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