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大数据应用场景牵引带动作用,北京市选取冬奥会、城市副中心等7个城市管理领域,以及金融、教育、医疗、自动驾驶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让新科技为城市治理“赋能”。
这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12日出席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2019年高峰论坛时透露的。
本次高峰论坛围绕“筑数据之基,赋智慧之能,共建北京数字经济新生态”主题,聚焦大数据的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三个重点方向,邀请行业权威专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典型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为北京市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建言献策。
潘锋指出,北京市信息化正在从“网上”“云上”阶段向“数上”“智上”不断升级、演化。在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他表示,近年来,北京先后发布并实施了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数据行动计划以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战略,引领北京数字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他谈到,在“筑基”方面,北京创造性地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建成了“目录区块链”系统,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北京效率,彰显出北京的“大数据力量”。
为进一步筑牢“数据之基”,北京与华为共同成立北京鲲鹏联合创新中心,重点打造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产品,为各行业领域数据提供更为多样、安全、高效的算力保障。
“大数据是优化城市治理的‘新钥匙’”。他强调,依托大数据“筑基”工作成果,北京利用新技术手段,在“优政”“惠民”“兴业”等方面不断实现城市治理难题的破解。比如在区域管理创新方面,朝阳东坝乡建设“365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打通服务民众“最后一公里”;海淀区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开启“智慧审批”服务新模式。在提升市民体验方面,即将上线的“北京通”新版APP将可办理520项服务,全面开启政务服务“网购”新时代。
他指出,为畅通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供给渠道,北京对公共数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一般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有条件开放数据,通过开放创新基地的方式,定向开放。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场景牵引带动作用,北京选取冬奥会、城市副中心等7个城市管理领域,以及金融、教育、医疗、自动驾驶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入落实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