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港口兴起一座城市”。近年来,在中央、陕西省、西安市各级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西安国际港务区坚守"内陆港"的定位和梦想,以为陕西、西安“造港开埠”为己任,坚持“港-区-城”发展路径,已成为西安特色鲜明、发展迅猛,最具潜力、活力的开发区,是省市对外开放和叫响做实"一带一路"新起点的靓丽名片。
当前,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业体系日臻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一切无不凝结着广大父老乡亲对辖区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无不体现着广大父老乡亲对“中国内陆第一大港”的热爱之情。
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是全国范围内铁路物流一级节点布局的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和铁道部共同建设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为打通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改善西安枢纽服务功能,提升全省铁路网的运输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将为父老乡亲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机遇,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项目所涉及的地区规划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快速发展的形象格格不入,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父老乡亲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决定对该项目涉及的余家村、水流村(部分)进行综合改造。
为了尽快改变现状,改善该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决定启动余家村、水流村(部分)的征地搬迁工作。改造后的区域将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的新社区。
我们相信,余家村、水流村区域的父老乡亲是支持征地搬迁工作的,我们在指挥部设立了综合协调室,负责解答和处理父老乡亲的各类问题,真诚地欢迎各位父老乡亲来搬迁指挥部了解政策。本次综合改造将按照统一补偿、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规范搬迁行为,切实保障被搬迁人的合法权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惠及于民。
我们真诚的希望父老乡亲充分理解政府的决策,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城市建设,在此我们向支持和理解综合改造的父老乡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搬迁安置指挥部
2016年11月
铁路枢纽新筑物流基地项目开建——打造“西安港”升级版
10月27日,省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平台项目——“西安铁路枢纽新建新筑物流基地工程”(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西安港的集散分拨能力和货运吞吐量,巩固西安在全国铁路交通的枢纽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西安铁路枢纽新筑物流基地的开工建设,西安港将成为一个水平更高、规模更大、带动更强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
据悉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是国务院2015年确定的60个铁路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集散中心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铁总在西北布局的重要铁路枢纽。
项目接轨于现已运行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占地2492.7亩,总投资48亿元,将建设成件包装作业区、长大笨重作业区、冷链鲜活作业区、国际货物作业区、仓储配送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八大功能分区。建成投用后,初期到2020年,运量将达到1300万吨/年,远期到2035年,运量将达到2965万吨/年。
该项目建成后,西安港将成为一个水平更高、规模更大、带动更强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也必将加速临港产业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对于畅通“丝路经济带”交通走廊,推动陕西、西安参与全球物流网络,构建国际化、便利化物流交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安铁路枢纽新筑物流基地,可视作为现有新筑车站的2.0升级版。其开工建设,将助推“西安港”进一步优化升级,是西安国际港务区乃至陕西省、西安市物流产业发展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标志着“丝路经济带”物流通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高度认识到项目建设对于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前期不断推进下,新合街办顺利完成500亩先行用地征收、交付工作,确保了此次项目开工建设,随后还将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搬迁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用,努力为陕西、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陕西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货币安置 房票安置 实物安置
整体规划“新合新苑”——为民、惠民、利民 三大特色亮点纷呈
响应宏观政策 转变安置方式
首家“货币化安置”试点屡收成果
2016年,西安市逐步加强货币化安置方式、操作程序和具体措施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新的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力争达到80%的新目标。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搬迁安置项目为契机,积极推动货币化安置,出台西安首家货币化安置政策,实现从实物安置为主向货币化安置为主、实物安置为辅的“华丽转身”。
在推进货币化安置的实操过程中,国际港务区多管齐下,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首先,充分调研,修改完善政策,为推进货币化安置提供政策支持;其次,不断完善补偿机制,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题。第三、多渠道筹集安置房源,组织低价团购,降低购房成本。通过搬迁新政的实施,大大缩短了安置周期和过渡期,满足了群众个性化需求,通过实施货币化安置,也有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腾出大量土地,为西安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用地保障。
先期政策引导 节约社会资源
持续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早在2010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就已出台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通过其中的奖励条款,实现政策性引导遏制村民“种房子”的私搭乱建现象,特别是对社会资金参与私搭乱建的现象依法查处。几年来,政策性引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立足于《实施办法》,本着让群众进一步分享发展成果的原则,国际港务区再度对《实施办法》相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自愿放弃合法宅基地上建(构)筑物及其附属物补偿的,整院宅基地面积可视为空地面积进行奖励。对通告发布后,未抢盖抢建的给予10 经济发展用房奖励。让被搬迁群众获得利益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了搬迁建筑垃圾量,实现双赢共赢。
实现整体规划 共享社会服务
让群众共享城市改革发展红利
安置小区“新合新苑”项目是国际港务区开发建设的一个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的人性化综合性安置社区,是加快从市场运作为主向政府投资为主、从单个项目策划向区域整体规划;从单一安置房建设向侧重公共设施建设的转变的力作。
目前,“新合新苑”项目的建设,将实现新筑街道余家村、水流村群众的安置工作,同时承载通过每人提供相应面积的经济发展用房等措施,确保被搬迁人长远生计有保障。“新合新苑”对外充分共享购物、娱乐、教育、医疗、健身等各项社会事业服务功能,对内自身也包含群众养老、幼教、社区医疗、商业、社会服务等功能。积极探索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提供就业服务和劳动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常态化举措,使回迁群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