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持发展的第一资源。2015年的春天,一场人才政策创新改革,让大连的人才高地指数持续攀升,招才引智成果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渗透于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各项政策“红利”在大连构筑起了人才新高地。2015年,大连引进的海内外顶尖高层次人才数量是上年的5倍。
引凤来仪,落地生根
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功能蛋白高效发掘和产品开发”项目首席科学家王玲玲及丈夫刘鹰(也是国家级领军人才),去年从中科院青岛海洋所双双被引进大连海洋大学。为了让夫妻俩安心科研工作,我市指派专人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为他们全家办妥了所有转移手续,并配置了1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目前实验室已建好,各种仪器设备开始正常运转,两位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大连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人才是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投入是最有眼光的投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学家刘中民是国内外顶尖人才,去年新晋院士,我市拿出300万为其安家。据了解,2015年,我市共引进7名国家级领军人才,每人兑现安家费150万元;24名地方级领军人才,每人兑现安家费80万元。
常格不破,大才难求。7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来到连工作,因年龄、社保等问题落不了户。我市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想办法、解难题,最后特事特办及时为院士办好了落户手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连创业工坊的CEO戴敬涛,从深圳到大连创业,由于不是大连户口,其6岁女儿无法在大连入学。为了解决优秀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高新区及时与当地最好的小学沟通,现在戴敬涛的女儿已经是一年级新生了。
不久前,我市向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5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发放2015年度企业博士后项目资助资金249万元。通过企业博士后人才集聚工程,目前全市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增至76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4家,年吸引博士后人才60人左右。据统计,2006年至2015年,市政府累计投入企业博士后项目资助资金1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