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北宋年间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是成都这座千年古城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人文魅力,为世界金融史做出的卓越贡献,那么,今天成都在金融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创新精神,在西部独占鳌头的一个缩影。
成都金融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快速成长。在成都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蜀都大厦”,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股票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首次将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提出到2022年力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围绕这一战略,成都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探索实践。
据悉,截至目前,成都共有各类金融及其中介服务机构2700余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15.1亿元,占 GDP比重为11.9%,金融综合竞争力稳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在今年9月发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成都金融科技指数排名全球第18位。
政策创新
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都“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把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到了战略高度。
记者注意到,虽然成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起步较早,但在前15年的时间里却发展较为缓慢。资料显示,2008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仅为197.59亿元,在全市GDP中的占比仅为5.07%;2010年,全市共有省级金融机构134家。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对于成都来说是个转折点。“中国新未来,世界看成都。”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城市成都举办。成都在《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共签约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项目74个,总投资1120.15亿元。这一年,成都在金融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八,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最全、数量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