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贸区首个5G智慧港口项目在连云港正式启动,南京片区率先建立国际商事合作调解机制……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已一月有余,近期更是动作频频。在自贸区新场景中,江苏自贸区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新使命、探索新路径,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10月11日,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传媒智库、中国江苏网共同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举办自贸区发展论坛,专家学者们就制度型开放与江苏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展开头脑风暴。当天,南京大学自贸区研究院还和新华传媒智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起航自贸区、开放新格局”媒体智库行活动同时启动。
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江苏的GDP和研发强度分别于2017年、2018年被广东超越,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分析这一变化后指出,江苏应把动能结构转换模式背后的体制机制创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张燕生建议,江苏应该在五个方面重点先行先试。一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二是打造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新体制,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打造科学、技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区,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四是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综合枢纽和战略支点的跨境网络。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形成“走出去”高质量共建全球生产体系的新格局。五是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构建一批更国际化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总部经济,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则提醒说,作为新的自贸区,江苏自贸区要避免原有自贸区遇到的缺陷,从货物开放向服务开放乃至更多领域的开放迈进,避免假冒伪劣,提高企业产业的体验度等。还要注意突破物理围网,上海的做法是创立围网外的国家战略性产业的特殊保税政策,特别集中支持研发产业、期货交易、国际配送产业的保税倾斜,实现了信息围网。